乳腺X线BI-RADS介绍
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至今已是第四版。这个系统对规范乳腺X线报告,减少影像描写的混淆,以及对普查的监测均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评估是不完全的
0级: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等。
二、评估是完全的
(一)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黄色预警
(二)2级:良性发现。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线征象。
橙色预警
(三)3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线片短期随访(6个月),再6个月、再12个月随访至2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他的判断。2年或3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级判读(可能良性)定为2级判读(良性)。这一分级用在完全的影像评价之后,一般不建议用在首次的普查中;对临床扪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也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在随访中出现增大,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
红色预警
(四)4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性,总的恶性率约为30%。再继续分成4A、4B、4C,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1.4A: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将可扪及的X线表现边缘清晰而B超提示可能为纤维腺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级。
2.4B: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除活检予以证实。
3.4C: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级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对影像判读为4级的,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S级预警
(五)5级:高度怀疑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级中。
(六)6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级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乳腺增生症
●女性最常见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其概念,分类及病理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
●病因:卵巢功能紊乱,黄体酮分泌减少,雌激素增多所致
脂肪瘤
●乳腺皮下脂肪脂肪层内的良性肿瘤
●声像图表现,乳腺皮下脂肪层内偏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常多发
乳腺内淋巴结
●乳腺组织内
●声像图表现,乳腺腺体内的低回声结节,可见淋巴门结构
鉴别诊断
●乳腺囊肿,为均质无回声,囊内无实性回声
●纤维腺瘤,实性回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较难鉴别,但纤维腺瘤一般可见包膜,而导管内乳头状瘤无明显包膜,往往与导管关系密切,血流信号较丰富。
●乳腺癌,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微小钙化,后方可伴声影。
巨纤维瘤
●最大直径超过7CM的纤维瘤,好发于青春期和哺乳期。
●病因,乳腺纤维上皮组织对雌激素刺激过度敏感有关。
●特点,生长迅速,易误诊为叶状肿瘤
非典型纤维腺瘤
●形态不规则,如分叶状(2~3个浅,大分叶)
●回声不均质型,可合并钙化(多为粗大钙化),合并囊性变
纤维瘤
●与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有关
●超声表现,典型,椭圆形,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可伴有侧方声影。
乳腺囊肿
●病因,乳腺导管阻塞所致
●超声表现,囊性结节,边界清楚,光滑,后方回声增强
鉴别诊断
●乳腺癌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均可表现为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实性或混合性包块,但后者既往有红肿热痛的病史,乳腺癌常无症状,且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发生于靠近乳头及乳晕区,无橘皮样改变。
声像图表现
●病变部位,扩张导管主要位于乳头及乳晕下方,也可向外周中等导管扩张
●早期,大导管蚯蚓状扩张,0.3~0.5甚至1~2CM或更宽,管壁偏厚,内见点状回声
●晚期,导管壁明显增厚,毛糙,腔内布满密集高回声光点,导管周边可见不规则混合性肿块(脓肿)
●CDFI,早期0级,有炎性反应时,管壁可出现较丰富血流信号
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性乳腺炎
●定义,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侵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细菌性乳腺炎症
●病因,乳晕周围乳管阻塞,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
超声表现
●急性期多表现为腺体内的导管扩张,随病情进展,在乳晕区形成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囊实混合性结节,病灶常突破脂肪层到达皮肤,但与皮肤不粘连
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
●炎性肿块边界模糊,回声增强或减低,分布不均,血流信号轻度增加
●形成脓肿后,内部为不均质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CDFI脓肿壁上可探及血流信号
特殊类型乳腺增生~硬化性腺病
●主要以间质增生为主
●超声上常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可含钙化(对为粗大钙化),因含有大量结蹄组织,后方可伴有声衰减
乳腺良性病变
●局限性增生,局部腺体组织回声不均,减低,边界欠清
乳腺增生的超声表现
●弥漫性增生,腺体回声不均,结构紊乱,严重者可呈弥漫性回声减低或者回声增强
●结节性增生,多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或较清晰,无包膜,一般无明显钙化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增生●浆细胞性乳腺炎●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
●脂肪瘤●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乳腺囊肿●叶状肿瘤●淋巴结
成人乳腺解剖
位置:
胸前2-6软骨之间,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缘
腺体组成;
由15-20个腺体小叶组成
腺体小叶又有10到15个腺泡组成,腺体被包裹于胸大肌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
BI-RADS6级
●已证实的癌性病变,用于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肿物切除或乳房切除前的评价
BI-RADS5级
●超声有》3项的恶性征像,高度提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超声发现有归入该级的异常有95%或更高的恶性危险
恶性征象
●周围结构扭曲●内部血流丰富
●腋下淋巴结肿大●皮肤增厚(水肿)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小叶分,成角,毛刺
●垂直生长(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
●周边高回声晕●微小钙化
BI-RADS4级
3个亚型,4A:3~30%(低度),病例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获得良性活检或细胞学结果检查后应进行6个月或常规的随访
4B:31~60%(中度),含有一项恶性征象
4C:61~94%(较大可能)含有2项恶性征象
●可疑恶性,应考虑恶性:此级病灶恶性的可能性为3~94%,应对这些病灶在进行分级,即低度,中度或较大可能恶性
BI-RADS3级
●可能良性病变(其恶性危险度《2%),边缘光滑,椭圆形且呈水平方向生长的纤维腺瘤图像,复杂性囊肿,增生结节(平行生长),目前短期随访为主要处理方法,建议6个月复查
BI-RADS2级分级依据
●良性征象,基本排除恶性征象,单纯性囊肿,乳腺内淋巴结,假体或植入物,术后的稳定性病灶,连续超声检查未发现改变的纤维腺瘤,根据年龄,临床表现6-12月复查
BI-RADS1级
●无临床体征,超声未见异常,可参考以前的检查结果,可每年常规复查超声
临床体征,可触及肿块,未触及肿块,但有乳头溢液,不对称性增厚,皮肤或者乳头有改变
BI-RADS0级
●如果是首诊,临床有体征,超声无征象,建议随诊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
临床有体征,超声未明确病变但可疑,建议其他影像检查
●已切除或放疗后超声不能确定是疤痕或者复发,建议MRI检查
需要结合既往的其他资料,当时不宜做出超声意见的图像
说明
●4级:可疑恶性病变,低到中度可能为癌症,应考虑穿刺活检
●5级:几乎肯定为癌性病变,应采取适当措施
●6级:已知癌性病变,穿刺活检已证实为恶性,接受治疗前检查和评价
●3级;可能良性病变,恶性可能非常小,如纤维瘤(短期复查)
●2级:良性病变,无恶性特征,如囊肿,假体(常规临床处理和随访)
●1级:未发现病灶(常规随访)
●0级:需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最终评价
评价分级
●0级-评价不完全●1级-阴性●2级-良性病变●3级-可能良性病变
●4级-可疑恶性病变●5级-高度提示恶性●6级-已知癌性病变
关爱女性,扫除乳盲,建立一个没有乳腺癌的世界,是每一个水莲花家园志愿者的终身义务!
碧波庭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