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4岁的莆田少妇小丽(化名)怀孕35周多,竟诞下一个“松鼠宝宝”!
她生下的女婴小小(化名),拖着一个巨大的“尾巴”,足有足球大,像极了一只松鼠。医生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骶尾部畸胎瘤。
出生不到一天,医生就为她切掉了这个巨大的“尾巴”,将近4斤重,几乎是小小体重的一半。
像小小这样的孩子不少,近2个月,仅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就接诊了8个。
产检发现胎儿长了“尾巴”
其实,小丽在孕5个月做B超时,就惊讶地发现胎儿长了个“小尾巴”,当时,“尾巴”只有成人拇指头大。
她赶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做了B超、核磁共振、羊水穿刺、染色体等详细检查,小儿外一科主任吴典明推断是畸胎瘤。
一开始,小丽很纠结,想做引产手术,却又舍不得。吴典明主任根据产前各项检查结果分析,排除胎儿染色体畸形,其他脏器未发现明显异常,建议她继续妊娠,待孩子生下来,再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但接下来的日子,要严密观察,2周做一次B超。
此后,“小尾巴”越长越大,尤其是最近,畸胎瘤突然“疯长”,4天前,小丽再次做了B超检查,发现“小尾巴”长到了17.2×17.4×15.3厘米,如同足球般,而正常胎儿头的直径仅9-10cm左右。这时,小丽的肚子圆鼓鼓的,像怀了双胞胎,而小小的心脏明显增大,胎心加快,有生命危险。
必须尽快终止妊娠!2月17日晚,小丽紧急赶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但是,肿物巨大,剖腹产时,刀口该怎么切?切在哪?该院产科、小儿外一科、新生儿科、麻醉科专家费了不少心思,最后决定于2月19日上午剖腹产,他们在小丽的肚皮上做纵行直切口,子宫切了个T字型的口子,将小小抱了出来。
因为拖着巨大的“尾巴”,小小的体重足有4.37公斤。一出生,她就呼吸急促,医生发现,她的“尾巴”是紫红色的,表面血管密布,可能肿瘤内有出血坏死。由于肿物过大,出现肿瘤窃血,可能导致贫血,甚至心衰,危及生命;还可能引起排尿、排便、下肢瘫痪等后果。
出生不到一天,“松鼠宝宝”就切掉了“尾巴”必须尽快手术!但小小刚出生不到一天,手术风险很大,小儿外一科团队精心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方案,2月20日,他们花了2个多小时,将“松鼠宝宝”的“尾巴”切下,并完成孩子的骶尾部重建。不到2个月接诊了8个小丽挺纳闷,她没有抽烟喝酒,没有接触过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怎么会生下“松鼠宝宝”?其实,“松鼠宝宝”不少见,吴典明主任说,最近不到2个月,该院已接诊了8个。去年,该院接诊了一个产妇,孕期发现胎儿长了“尾巴”,孕27周时孕妇腹痛、胎动减少,B超检查发现胎儿骶尾部肿瘤巨大且出血声像,娩出了早产儿,但是,胎儿夭折了。还有个一岁男童,排便不畅,到医院一查,竟是直肠后方长了一个畸胎瘤,足有7、8厘米大,术后做了病理检查,肿瘤竟是恶性的。科普一下吴典明主任说,胎儿骶尾部畸胎瘤是胎儿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之一,多在妊娠中期或晚期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及做出产前诊断。在婴幼儿期,畸胎瘤也是常见的实体肿瘤,好发于躯体中线及其性腺(卵巢与睾丸),尤其是骶尾部多见,分为成熟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未成熟性畸胎瘤与恶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里含有很多种成分,包括皮肤、毛发、牙齿、骨骼、油脂、神经组织等;恶性畸胎瘤分化欠佳,多数含卵黄囊组织(恶性),没有或少有成形的组织,结构不清。在我国新生儿中,畸胎瘤的发生率约1:,女孩多见,女婴的发生率大约是男婴的3倍。目前,畸胎瘤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有些畸胎瘤藏在直肠后方、盆腔里,或腹膜后,且早期无任何症状,较难发现。有些患儿会感觉肛门坠胀不适,排尿、排便困难,下肢功能障碍、腹胀、腹部肿块等。该院小儿外一科主治医师林宇提醒,孕妇要定期产检,可及早发现畸胎瘤,并及时寻求专家的建议,制定出严密的检查计划,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必要时提前分娩,进行外科治疗。大家都在看??莆田这个微笑公共自行车站点竟然成这样!已经快3个月了!
??警惕:昨天莆田街头很多人摘了口罩!专家的话不能只听一半!还没到放飞自我的时候!
??年,莆田要干这些大事!莆田人有福了!
—END—
来源|海都有医说医商务合作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