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65岁
主诉:发现盆腔囊肿8月余,左下腹隐疼一月余。
1临床诊断及其他检查
盆腔囊肿,性质待查。
2MR影像学表现
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囊性部分有分隔,囊腔大小不一,呈长T1、等T1、短T1,长T2混杂信号改变;膀胱、子宫受压变形,移位。
3影像诊断
考虑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建议增强扫描以确诊。
病理结果:左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4鉴别诊断
粘液性肿瘤
5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1.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1)浆液性良性囊腺瘤:
①单房性浆液性囊腺瘤:由于其表现为单房薄壁的囊肿,常被称为单纯性囊肿(simplecyst)。肿瘤外表光滑、壁薄,大小由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切面为单个囊腔,内壁光滑,有时也可见到扁平散在的钝圆乳头。囊腔内液体透明,淡黄色浆液性偶有黏稠的黏液性物质。上皮为单层立方形或柱形,常含有少量输卵管型上皮。
②多房浆液性囊腺瘤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囊腔因纤维组织被分隔为多房,表面可呈结节状,大小和质地取决于囊的大小和囊液的张力,一般包膜略厚,呈灰白色、光滑;房内可呈乳头状生长,乳头可呈内生型、外生型或内外型。上皮大部分为输卵管型,细胞排列整齐,大小一致,无核分裂象,肿瘤间质和乳头间有时可见到砂粒体。
③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较少见,特点是乳头全呈外生型,大小不等,镜下则可见卵巢间质或纤维组织,表面覆盖单层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部分细胞有纤毛,这类肿瘤虽属良性,但上皮细胞可脱落,种植于腹膜或盆腔器官表面,可导致腹水,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④纤维囊腺瘤和腺纤维瘤:来自卵巢生发上皮及其间质,腺纤维瘤以纤维间质为主,多为实性,有少量散在小囊腔;囊腺纤维瘤以实质占一半或大部,其余为较大的囊腔。两者均为良性,平均9cm大小,一般为单侧性。间质内偶见成群的多边形大细胞为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囊性腺腔则覆盖单层立方形上皮或柱形上皮。
(2)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与良性浆液性囊腺瘤相似,但有较多乳头状突起,体积较大,双侧发生机会比良性多。
(3)浆液性癌:
①浆液性腺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及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浆液性腺癌为米勒管型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癌细胞常以形成囊腔和乳头为特征但或多或少仍保留原来的组织形态。有的肿瘤形成大且不规则的囊腔,有时上皮突入腔内形成上皮簇或乳头。
2.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1)直接扩散: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直接蔓延扩散的机会较多,如腹膜、腹腔壁腹膜及腹腔脏器的腹膜,包括横膈、大网膜、小肠、直肠、子宫直肠窝、结肠、膀胱转折腹膜,以及输卵管和子宫的浆膜层等。
(2)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发生率最高。临床分期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即属ⅢC期。盆腔淋巴结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率相似。Petru曾进行37例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仅1例临床可触及,其中32例为Ⅲ及Ⅳ期,Ⅲ期阳性率12%,Ⅳ期57%。
(3)血行扩散:血行扩散过去认为肺及肝实质转移不多,但近期报道也非罕见,甚至手术、化疗至一定时间也有又出现转移者。
6典型临床表现
1.浆液性良性囊腺瘤
大多数为单侧性,但浆液性囊腺瘤较其他上皮性肿瘤多见,双侧性肿瘤不大时症状不明显,增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蒂扭转或肿瘤感染时可出现急性腹痛。有乳头生长特别是表面乳头外生型者,应注意病理诊断与恶性鉴别肿瘤标记物检测,如CA等可有助于鉴别,恶变率在35%左右,但乳头型恶变率更高。
2.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除有盆腔肿物的症状外,卵巢外扩散的机会较多,乳头易发生芽状增生,易于脱落种植或引起腹水、肠粘连等并发症。
3.浆液性癌
由于卵巢深居盆腔,肿瘤早期体积不大,未发生转移或并发症时很难出现症状。一旦合并有腹水或转移则出现腹胀、胃肠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或排便困难等。由于肿物的大小及所在部位,可有隐痛或压迫性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或不畅等。
7治疗方法
1.浆液性良性囊腺瘤
切除患侧卵巢。
2.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根据临床分期及患者年龄决定手术范围,应切除一切肉眼所见的肿瘤。
3.浆液性癌
根据患者肿瘤病理明确临床分期,考虑年龄和对生育的要求决定手术方式。
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