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已成为妇产科的常规辅助检查,越来越多的孕妇在产检中发现附件肿物。
由于附件肿物缺乏诊断标准,且诊断时的孕周不同,因此治疗方法各异,本文就孕期合并附件肿物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诊断方法、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作此综述。
流行病学数据Goh教授于年至年调查了名孕妇,附件肿物的发生率为4.9%,平均孕周为17周至18周。一项针对名孕妇的调查显示,孕14周以前,附件肿物的发病率为6.1%。Glanc教授等发现孕8周至10周的发病率为5.3%,12周至14周为1.5%。
由于大部分附件肿物是卵巢黄体或者生理性囊肿,因此可自然消退。对于直径小于5cm的肿物,自然消退的机率为71%至89%。
一项针对名孕妇的研究显示,即使肿物大于5cm且超声提示回声不均匀,其消退率仍高达69%,然而对于非孕期的女性,小于8cm的肿物自然消退机率为61%。
肿物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同样影响复发率。77例患者中有9例被诊断为皮样囊肿,未行手术治疗,肿物一直持续到妊娠晚期未消退,5例交界性瘤同样未消退,而单纯性囊肿仅27%持续到妊娠晚期。
辅助检查鉴于附件肿物自然消退的机率很大,因此需要准确评估附件肿物良恶性、破裂及扭转的可能性及导致分娩梗阻的可能性大小。
不论怀孕与否,超声是首选的辅助检查,对于鉴别诊断附件肿物的性质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调查显示,超声诊断中皮样囊肿是95%,巧克力囊肿为80%,单纯性囊肿为71%,恶性肿瘤占0.8%。一项对附件肿物大于5cm的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后期病理发现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其超声诊断率为%。
超声下提示恶性的征象有:囊壁增厚、囊壁结构异常、中隔增厚、实性结构、乳突样结构及肿物进行性增大。
对于附件肿物的良恶性评估有很多评价系统,其中Depriest评分是最敏感的(敏感性89.1%),阴性预测值%,超声预测附件恶性肿物的假阳性率为68%至93%。
一项前瞻性实验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数小于1提示恶性肿瘤,其阳性预测值为42%,假阳性率为48%,因此,Doppler超声的诊断意义不大。
当超声诊断不明确或者为进一步评估肿物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时,MRI是较好的选择。孕期行MRI检查是安全的,能更好地测量肿瘤的平面和构成,进一步鉴别巧克力囊肿与恶性肿瘤、卵巢肿物及卵巢旁肿物。
CA常用于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但是子宫肌瘤及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也会使CA升高。孕期的肿瘤指标也会生理性升高,尤其在孕早期,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孕妇的诊断价值有限。
与此类似,关于恶性肿瘤,育龄期女性罹患生殖细胞瘤的可能性大于上皮性肿瘤,但是用于诊断生殖细胞瘤的AFP、LDH及hCG在孕期也会生理性增高。
并发症附件肿物的主要并发症是:破裂、扭转及分娩梗阻、恶性肿瘤。
卵巢蒂扭转的机率为0.2%至15%不等,由于孕期子宫在腹腔内增大并上升,导致附件肿物移位,因此孕妇发生率更高,且多见于孕早期及孕中期。
60%的扭转发生于孕10周至17周,而直径6-10cm的肿物发生扭转的机率增加2倍。对于大于10cm的肿物,反而不易发生扭转。
扭转发生时,伴随腹痛、恶心、呕吐不适,但是孕妇的急腹症往往不明显。此时,应用Doppler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假阴性率极高。
因此,此病一般由妇产科医师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而不是依靠超声检查。肿物破裂的风险低于1%,但却是产科常见的急诊手术原因。
分娩梗阻的发生率很低,但是当附件肿物呈低置状态或者位于先露部以下时可能导致产道梗阻,道理同肌瘤。因附件肿物导致梗阻而行剖宫产的机率为25%。
近来的研究显示,孕期罹患恶性肿瘤的机率为0%至4.6%,且大多数为早期癌变或低度恶性者。分期手术及化疗方案需要肿瘤科医师、妇产科医师及儿科医师一起协定。
治疗策略对于小的无症状的囊肿且超声未提示恶性肿物的,可行期待疗法。手术指征包括:混合性包块提示恶性肿瘤者、扭转或破裂致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者、巨大肿物。
手术最好选择在孕中期,避免孕早期引起流产,孕后期诱发宫缩。于24-34周手术者,可予类固醇类激素促进胎肺成熟。
用药时机需个体化,可以常规用药也可以在出现早产征象时给药。
近20年,腹腔镜手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
对于孕期手术,腹腔镜同样是有效并安全的,美国胃肠道内镜手术协会于年制定了相关指南便于妇产科医师参考。
对于剖宫产手术,建议术中同时切除附件肿物,避免恶性肿瘤及二次手术。
对于新发的肿物,建议等待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肿物持续存在者,建议每6周随访一次。
编辑:高瑞秋
小技巧
你可以从妇产时间菜单栏和对话框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红箭头位置,可以在菜单栏和对话框之间切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