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非侵袭性低级别浆液性癌

病例资料

30岁青年女性,G0P0,体检发现卵巢囊肿10月。因下腹痛行超声发现左附件区低回声4.5×3.8×3.2cm,内部血流丰富,与卵巢关系密切。盆腔增强CT: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心形实性软组织影,大小约3.2×4.8cm,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

肿瘤指标:CA.9U/ml,CA.1U/ml,AFP1.5ng/ml。妇科检查左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直径5cm,边界光滑,活动良好。既往手术史、药敏史均(-)。

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卵巢囊肿剔除,术中见左卵巢囊肿直径5cm,先留取腹腔冲洗液,然后完整剔除囊肿,放入标本袋中取出标本,见囊内多个菜花样肿物,送冰冻病理回报:卵巢交界性肿瘤。

与家属沟通后,不同意切除患侧卵巢,要求等待最终病理,和患者一起决定以后的处理。最后石蜡病理回报:(左卵巢)微乳头亚型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卵巢非侵袭性低级别浆液性癌,腹腔冲洗液未见瘤细胞。

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不愿再次手术,要求密切随访,先试孕。随访9个月自然受孕,目前宫内中孕,超声检查双卵巢无异常。

讨论

微乳头亚型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卵巢非侵袭性低级别浆液性癌(serousborderlinetumor–micropapillaryvariant/non-invasivelowgradeserouscarcinoma,简称非侵袭性LGSC)是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一类,是年WHO女性生殖道肿瘤分类中出现的新定义[1]。目前文献中报道不多,在处理上存在困惑。

非侵袭性LGSC作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概念首先出现于年,它具有不同于经典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不典型增生的浆液性肿瘤(SBT/APST)的微乳头结构,预后更差一些[2]。

随着证据的逐渐积累,年WHO正式将其命名为卵巢交界瘤的一种亚型,特点是非分层的分枝结构形态的微乳头和(或)筛状形态,由圆形的稀疏胞浆和轻度核异型性的细胞构成。在ICD‐O疾病编码中为/2[1]。

遗传表达研究已经发现了SBT/APST和非侵袭性LGSC之间存在显著差别,但是后者和侵袭性LGSC之间未能发现差别。因此,有研究认为,非侵袭性LGSC就是侵袭性LGSC的一种癌前病变[3,4]。

非侵袭性LGSC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大体形态和SBT/APST类似。患者的平均年龄45岁。但是前者更具有侵袭性,预后更差。对于局限于卵巢(I期)的非侵袭性LGSC患者其预后和总体人群没有差别[5]。

SBT/APST的晚期病例占13%,而非侵袭性LGSC晚期病例高达27%,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另外,对于卵巢外有病变的患者,50%的非侵袭性LGSC患者和LGSC(侵袭性种植)有关,而SBT/APST的患者中仅有8%出现侵袭性种植[5]。

在一项56例晚期非侵袭性LGSC的患者中(其中10%曾被误诊为SBT/APST),92%的患者出现复发,80%带瘤生存或死于这种疾病,这种情况和侵袭性LGSC是类似的[6]。

和侵袭性上皮性卵巢癌相比,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总体上预后较好,保留生育功能的机会更多。

NCCN指南指出,对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即使没有完成彻底的分期手术,如果没有病灶残留可以观察处理,有病灶残留也可以根据患者意愿和有无浸润性种植而决定是否可以保留生育功能[7]。

但是对于非侵袭性LGSC患者,如果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按原则应该行患侧附件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按IA期、高分化浆液性癌处理,不需化疗,密切随诊。

本例因患者不接受再次手术建议,仅行囊肿剔除术,术后随访9月无复发,并自然受孕,对此类患者能否尝试更保守的处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In:KurmanRJ,CarcangiuML,HerringtonCS,YoungRH,editors.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urs.4ed.Lyon: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

[2]SeidmanJD,KurmanRJ.Subclassificationofserousborderlinetumorsoftheovaryintobenignandmalignanttypes.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65advancedstagecases.AmJSurgPathol.;20(ll):-45.

[3]VangR,ShihleM,KurmanRJ.Ovarianlow-gradeandhigh-gradeserouscarcinoma:pathogenesis,clinicopathologicandmolecularbiologicfeatures,anddiagnosticproblems.AdvAnatPathol.;16(5):-82.

[4]KurmanRJ,ShihleM.Theoriginandpathogenesisofepithelialovariancancer:aproposedunifyingtheory.AmJSurgPathol.;34(3):-43.

[5]HannibalCG,VangR,JungeJ,etal.AnationwidestudyofserousborderlineovariantumorsinDenmark-:Centralizedpathologyreviewandoverallsurvival







































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douban.com/zwys/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