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是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大黄鱼曾是中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种,历史上一度与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被列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
壹
“黄鱼七兄弟”谁是大黄鱼?
在东海边长大的人,多半听说过鲜美的“黄鱼七兄弟”,没错,它们就是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黄姑鱼、鮸鱼、黄唇鱼、毛鲿鱼。
之所以将七种鱼称为“黄鱼七兄弟”,是因为它们或者体色金黄,或者是俗称有“黄”字,或者长得很相似,且都属于硬骨鱼纲的石首科。石首科鱼类最大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头里面都有一对的大大的耳石。
NO.1大黄鱼
大黄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其体态特征为:体延长,侧扁,头呈钝尖形,口裂大,尾柄细长,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因为身体呈黄色,所以很多地方就称呼它们为黄花鱼、黄瓜鱼,还有些地方直接就将黄谐音读成“王”,称呼它们为大王鱼。
NO.2小黄鱼
小黄鱼也叫“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五六行鳞,金黄色。很多人认为大黄鱼和小黄鱼是同一种鱼,个头大的就是大黄鱼,个头小的是小黄鱼,小黄鱼是大黄鱼还没长大的幼鱼的名字。其实并非如此,二者虽然同属石首科,黄鱼属,但却是不同的两个品种。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小黄鱼体长短于大黄鱼,小黄鱼只能长到20多公分,而大黄鱼能长到50多公分。小黄鱼尾短鳞大,大黄鱼尾巴细长鳞片略小。大黄鱼的尾柄较长,其长度为高度的3倍多。而小黄鱼的尾柄较短,其长度仅为高度的2倍多。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大、小黄鱼曾是东海舟山渔场的四大鱼类之一,现如今,随着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野生黄鱼却难觅踪迹,尤其是大黄鱼最是稀少。市面上看到的都是头圆嘴小腹大、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养殖黄鱼,而野生黄鱼经常要为口腹而奔劳,嘴又尖又大,胴体呈瘦长型,这是区别养殖与野生的窍门之一。
NO.3梅童鱼(棘头梅童鱼)
市面上常见的梅童鱼通常是棘头梅童鱼,因头部较大又名“大头梅”,鱼如其名,童稚可爱,最大的也不过15厘米,通体金黄,娇嫩鲜美,在黄海、东海、南海近海海域都有分布,且越是浑浊的海域,棘头梅童鱼的颜色就越黄。
NO.4黄姑鱼
黄姑鱼又称“黄婆子”,当地人称“黄三”,此名非常形象,因为此鱼也是通体金黄,较似黄鱼,仅次于大黄鱼、小黄鱼,位居老三。
长得那么神似,怎么区分大黄鱼、小黄鱼和黄姑鱼呢?看鳞片!黄姑鱼体背侧有许多斜向下的灰黑色波纹状条纹,不与侧线下方的斜条纹相连。
NO.5鮸鱼
与大、小黄鱼、梅童、黄姑鱼不同的是,“七兄弟”中的鮸(miǎn)鱼长得黑不溜秋,但外形还是与黄鱼相似,味道也不错。
鮸鱼肉厚结实,腹内脂肪量多,特别到春天,是鮸鱼最肥的季节,民间有“春鮸秋鲈”的说法。鮸鱼的外形也与黄鱼相似,但肉质略粗糙,体色发暗,灰褐并带有紫绿色,腹部灰白。
NO.6黄唇鱼
黄唇鱼,闽粤人称“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温州人称黄甘,属硬骨鱼纲鲈形同石首鱼科,体长、侧扁,尾柄细长。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今年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黄唇鱼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海洋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大部分渔民可能都难捕到一条。
怎么辨别是不是黄唇鱼呢?
黄唇鱼体背棕黄色,腹侧灰黄色,各鳍色素较深,有时呈灰黑色。黄唇鱼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胸鳍腋下有一圆形黑斑。
NO.7毛鲿鱼
毛鲿(cháng)鱼是一种海洋性的洄游鱼类,十分稀有珍贵,有的地方也叫“褐毛鲿”“舟山大鱼”,它们是石首科中的大个子,可长到1米以上,捕到一条据称价值百万。毛鲿鱼的营养价值很高,鱼胶更是高级滋补品。不过,现在也非常罕见了。
贰
靠叫声互相识别,却被人类用噪声团灭
大黄鱼,除了黄之外,响亮的叫声应该是它们最拿手的绝活了。在交配产卵和受到胁迫的时候,它们会发出“嘎嘎”或者“呜呜”的叫声,当然啦,石首鱼科的鱼类都是能叫的,大概是因为石首鱼科的鱼类都长得差不多,它们要靠声音来互相识别,大黄鱼更是将这种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每每到了产卵季节,当第一只大黄鱼“嘎嘎”吼出来之后,其他的大黄鱼就会应声而叫,“嘎嘎嘎”地就全部都游到了一起,叫声响亮,终日不断。
其中,雌鱼的叫声比较低,像是点煤气灯时发出的“哧哧”声;而雄鱼的叫声则比较高,像夏夜池塘里的蛙鸣一样。雄鱼之所以叫声更响亮,是因为鱼鳔两侧的鼓肌更加强壮,大黄鱼的叫声就是通过鼓肌的剧烈收缩敲打充满空气的鳔而产生的,而雌性大黄鱼是没有鼓肌的,可能是通过增减鱼鳔内的空气来发声。
当大黄鱼遇到胁迫时,它们也会敲打鱼鳔发出绝望的声音,这是大黄鱼的一种本能应激性反应,先是一通狂奔乱跳想逃脱,然后就是无助的“嘎嘎”乱叫,没过一会儿,它们的灵魂就会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了。大黄鱼很容易死掉,所以得在渔船上用冰及时保鲜。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这是清代诗人王莳蕙在《黄花鱼》一诗中对浙江省沿海一带渔民捕捞大黄鱼时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四大海产之一的大黄鱼,曾有着无比辉煌的捕捞产量记录和加工产业,如今却落入野生种群一鱼难求的尴尬境地了。
年6月,两艘来自福建惠安县的渔船来到浙江海域开展敲罟[gǔ]捕捞大黄鱼,其极高的捕捞效率引起当地渔民纷纷效仿。成本低,效率高,让敲罟捕捞大黄鱼作业方式迅速在三省推广开来,大黄鱼不分老幼皆被聚歼。
何谓“敲罟”?大黄鱼和其他石首鱼科的鱼类一样,在头骨腹面连着的两个翼耳骨中各有一个耳石,耳石与海中的噪声共鸣,大脑会发生强烈的脑震荡。渔民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杠,通过水下声波将大黄鱼震昏,再把昏死的鱼群赶入大船张开的网中,不分老幼全都一网打尽,连其他在捕鱼作业附近的石首鱼科的鱼类也不能幸免。
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东海的大黄鱼资源迅速枯竭,直到年3月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这种有害渔法才得以禁止,大黄鱼获得喘息之机。
但在七十年代,我国东海两次声势浩大的越冬场大围捕,给大黄鱼带来至今无法恢复的浩劫。这一年的冬春渔汛,两千多对大围网机帆船对巨大的大黄鱼鱼群进行超大规模围捕,该次行动创造了我国渔业史上最高产量记录,也对大黄鱼种群资源造成致命冲击。此后,吕泗洋、舟山等产卵场再难以形成渔汛,大黄鱼种群濒临灭绝。满载大黄鱼而归的盛景,几十年来已成为一段回不去的记忆。
叁
海上“土豪金”
据宁波晚报报道,4月20日早晨,宁波象山县渔山岛一位渔民意外捕捞到一条5斤多重的海上土豪金,很快这条野生大黄鱼很快被人以2.5万元的价格收购。
当地一位渔民表示,当天早晨,3位当地渔民用流刺网在渔山岛码头附近的人工渔礁捕获了这条重达5斤的野生大黄鱼。
而在3月28日,舟山一条钓鱼船在洋鞍大桥附近钓起了一条重达2.6公斤的野生大黄鱼,卖出了2.2万的价格。当天,这艘船共钓到三条野生大黄鱼,分别是2斤多,3斤多和5斤多。
浙江海洋大学王曙光教授介绍,现在东海海域环境在变好,大黄鱼资源得到一定的修复,像这样超过3斤多的野生大黄鱼,算野生里比较大的。
为了保护大黄鱼资源,我国于年开始在福建宁德进行大黄鱼人工育苗和海区养成技术研究,并突破大黄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瓶颈,实现规模化育苗。年,突破了大黄鱼人工养殖关键技术,商品鱼养殖周期从3年缩减至2~1.5年左右,海水网箱养殖成品可达克的商品规格。
年以后,大黄鱼海上养殖在闽东兴起,撑起百亿级产业。曾经濒危的大黄鱼,如今重又繁盛生长。年,宁德大黄鱼总产量达16.4万吨,约为全国总产量八成。
同时,自年起,宁波开始实施岱衢族大黄鱼野生亲体采捕、保活、繁育和种质库建设项目,将在岱衢洋捕获的大黄鱼进行规模化养殖并放流,数量以千万尾计。
东极青浜岛附近海域,位于岱衢洋的外侧,被选为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的海上育苗基地,目前已投放了万尾鱼苗。
从小网箱换到大网箱,再到大围网,大黄鱼苗将经历音响驯化、投饵捕食训练、与自然种群融合等一系列野化训练。
除了海上育苗,实现科学放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只要放流得当,越来越多的大黄鱼经过至少2至3年的生长周期,会向自然种群逐步演化,最终形成资源重建的良性循环。
能适应海洋环境,习惯结队群居,懂得洄游越冬,顺应自然繁殖规律……我们期待,未来,大黄鱼们能自由遨游大海,实现“王者归来”。
肆
味美能感动灵魂的大黄鱼
早在吴越期间,就有黄鱼传说。唐代学者陆广微在撰写的《吴地记》上记载:“阖闾十年东夷侵吴,吴王亲征之,逐之入海。据沙洲上,相守月余。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忽见海上金色逼海而来,绕王所百匝。所司捞得鱼,食之美。三军踊跃,夷人不得一鱼,遂降吴王。以咸水腌鱼,腹肠与之,因号逐夷。王归,会群臣索,余鱼俱已曝干,其味美,因书美下著鱼,是为鲞字。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吴地指的是江浙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嘉兴、常熟等区域。这黄鱼也是抱大腿的鱼,见吴王亲征东夷,粮食紧缺,就主动献身,为其食用,而东夷一鱼未得,只能归降。这里也可知“鲞”字得来原由,是因为黄鱼味美,美字下有鱼,谓之“鲞”。
关于黄鱼鲞,晚晴时期的诗人姚燮曾经在避难象山的时候,写过一句“软骨虾蛄谁许聘,郎君鲞自爵溪来”。意思是说虾蛄骨软的样子谁会下聘来娶呢?不用担心,它的郎君来自象山爵溪的郎君鲞,这郎君鲞就是黄鱼鲞。浙江宁波沿海地区,新晋“毛脚女婿”去见丈母娘的时候,有个习俗,必须要带上鲞。黄鱼鲞是鲞中颜值最高、营养最好的首选,拿出去倍有面子,所以也称之为“郎君鲞”。
而明太祖朱元璋就曾被大黄鱼的味美感动过。洪武开元后,渔业赋税非常繁重,当时江苏吕四镇的渔民就几次向朝廷请求减税,结果没有回音。这其中有一位渔民叫葛原六,非常聪明,他精心挑选了条上好的黄鱼去南京见皇帝。这供上去的大黄鱼无论是红烧还是熬汤,蒜瓣状的鱼肉细嫩香滑,让人无不回味,朱皇帝吃得甚是开心,于是就召见了葛原六。听完他的诉求之后,朱元璋当即就减免了举国的渔业赋税。
如此美味的大黄鱼,除了鲜吃,制成鱼鲞[xiǎng](其实也就是鱼干)也是一道美味的下饭菜。
说到大黄鱼,就不得不说它们的鱼鳔了,俗称黄花胶/黄鱼肚,黄花胶拥有双层肉质,口感好、腥味小、弹性强,价格适中,是大众鱼胶品种之一。不过,随着大黄鱼资源的极度匮乏,现在市场上的黄花胶恐怕都是用其他石首鱼的鳔做成的。
大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每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7.6克,有17种氨基酸,此外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以及尼克酸等。其中磷、碘含量尤高,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每年5月,是吃大黄鱼的黄金季节,有些地方就有立夏吃黄鱼的习俗,5月是大黄鱼的汛期,大量捕捞的季节,准备开始享受这道美味吧!
资料来源: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大黄鱼?》
《“黄鱼七兄弟”傻傻分不清?这些区别渔民都未必说的明!》
《黄花鱼:靠叫声互相识别,却被人类用噪声团灭》
《命路不同,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关于北极甜虾的头籽,腹籽,黑头,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一句话海洋科普
桃花水母是世界一类濒危的古老腔肠动物,至少有6亿年的生存历史,珍贵度可媲美大熊猫,有水中“活化石”之称。
海洋生物真奇妙
◆名贵的“海中雉鸡”——多宝鱼
◆快来看上海海洋水族馆里的“套路王”!有视频有真相
◆世界上最神奇的10种海洋生物,带你开启神秘海洋之旅
◆海胆:我没有肉为什么要吃我?但这个季节,南方海胆真的可能没有“黄”
◆“鱼中之王”——真鲷美食家说好吃得“要命”!
◆全球最大的室内海洋科学馆——珠海长隆海洋科学乐园年内开园
◆这条“鱼中极品”名字多、传说多、价格多、兄弟也多但最近有点小烦恼
◆这种鱼是“冰海之皇”!富含DHA、蛋白质和钙大人小孩都能吃
◆这个破了两项世界纪录的海洋馆,有3万余只奇妙海洋生物等你来
◆约吗?“海上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带你看遍星辰大海!
◆五一去哪里?可以去北京海洋馆看看“海洋吃货”是怎样养成的
鲸骑士
“一起开启海洋生物之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