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
患者女性,41岁,停经3月、发现盆腔肿物1周;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AFP均(-)。
影像学检查:
提问:
根据以上影像表现,该病可能的诊断是(D)
A.子宫阔韧带肌瘤
B.小肠来源间质瘤
C.卵巢囊腺癌
D.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E.卵巢颗粒细胞瘤
影像所见:
CT:盆腔子宫左旁可见软组织肿物影,大小约4.9×4.1cm,不均匀中度强化,呈分叶状,边界尚清,与左侧附件区关系密切。
MR:盆腔左侧可见异常信号肿物影,最大截面约4.6×3.8cm,边界尚清,T1WI呈等信号、反相位未见明确信号减低,T2WI、T2WI/FS呈低信号,内见条索样高信号影,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
病理诊断:
卵巢大小3×1.3×1cm,输卵管长5.5cm,直径0.6cm,于卵巢-输卵管系膜处见一结节样肿物,大小为6×5.5×5cm,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包膜完整光滑,考虑为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解析: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间质细胞,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4%-6%。根据所含卵泡膜细胞和纤维细胞成分的不同,卵泡膜-瘤纤维瘤可分为卵泡膜瘤、卵泡膜纤维瘤及纤维瘤三个亚型,但鉴于该肿瘤重叠的多向组织学分化的特点,病理学上有时也难精确分类,故将其统称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近2/3发生于绝经后,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多因体检时偶然发现盆腔肿块就诊。以卵泡膜细胞为主时,肿瘤具有分泌雌激素功能,可出现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增生或癌;以纤维细胞为主时,可合并胸腹腔积液,即Meigs综合征,可伴有CA升高。
影像学诊断要点:
1.多为单侧,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呈分叶状,可能与肿瘤较大,生长过程中受邻近脏器及结构的阻挡程度不一致有关;
2.CT显示肿瘤多为实性,密度多均匀,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肿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出现高密度出血区及低密度坏死区,可伴有钙化;
3.MR信号特点与肿瘤组织成分密切相关。肿瘤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肿瘤以纤维母细胞及纤维成分为主时,T2WI及T2WI/FS上呈明显低信号,随着肿瘤体积增大或卵泡膜细胞比例增加,T2WI及T2WI/FS上信号渐不均匀、向稍高信号过渡,内可见裂隙状或片状高信号区,可与肿瘤囊变坏死、水肿变性、出血性梗死或蒂扭转后坏死相关。
4.MRI及CT增强扫描病灶轻至中度强化,部分延迟强化,可能与肿瘤本身乏血供且内部成分较密实,造影剂不易渗透有关。
鉴别诊断:
1.子宫阔韧带肌瘤:好发于绝经前妇女,无肿瘤标志物增高,多为子宫旁类圆形、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密度多与子宫肌层一致,MRI上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多为低信号,也可为等或稍高信号;常由子宫动脉分支供血,肌瘤早期强化较明显,动态增强表现与子宫肌层同步,并可观察到邻近正常卵巢结构;
2.卵巢Brenner瘤:为卵巢上皮肿瘤中最少见的类型,常与卵巢囊腺瘤合并发生,可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囊实性、囊性肿物,或单纯实性结节,实性部分在MRI上T2WI也可表现为低信号,其内常见广泛无定形钙化,增强后轻中度强化;
3.卵巢颗粒细胞瘤:为同属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小囊变区,囊实性交界区边界不清,增强实性区及间隔明显强化;
4.卵巢癌:附件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多合并大量腹腔积液,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见腹腔脏器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等恶性肿瘤表现,增强实性区明显强化,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多无脏器转移及淋巴结肿大,且强化程度较卵巢癌低;
5.小肠间质瘤(腔外型):盆腔小肠间质瘤外生性生长与附件分界不清时,二者需进行鉴别。多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多偏心性生长,边缘光滑,密度多均匀,坏死或囊变较少见,血供丰富,增强后肿瘤多明显均匀强化,无强化的坏死囊变区显示更清楚。
参考文献
[1]Troiano,R.N.,Lazzarini,K.M.,Scoutt,L.M.,etc.FibromaandFibrothe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