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泽山主任医师中山一院妇科
发表时间:-10-03
提到易栓症,大家并不陌生,致于与复发性流产关系目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易栓症也称之为“血栓前状态”,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则可发生病理性血液高凝,形成血栓前状态,继而可能发展成血栓。
易栓症有遗传性和获得性之分。遗传性易栓症有:1,抗凝蛋白缺陷(蛋白C缺陷症、蛋白S缺陷症等)。2,凝血因子缺陷(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GA突变、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3,纤溶蛋白缺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缺陷症、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增多等)。
获得性易栓症有:1,抗磷脂综合征;2,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3,代谢性疾病,比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复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抗磷脂抗体有二十多种,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抗磷脂抗体有: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及狼疮抗凝物。
抗磷脂抗体可以诱发易栓症,但易栓症不一定抗磷脂抗体阳性。但无论是易栓症还是抗磷脂综合征都会引起流产。其发病机理不太清楚,推测与绒毛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有关,继而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或胚胎停止发育。
治疗上无论是易栓症和抗磷脂综合征都主张抗凝治疗,抗凝方法:是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这是因为临床研究显示: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疗效比单纯的阿斯匹林好。为什么选低分子肝素,是因为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故对胎儿没有影响。另外低分子肝素副作用少,少数人出现肝功能的损害,是可逆的,血小板减少是偶发的,骨质疏松是罕见的。而口服的抗凝剂,华法林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孕早期使用对胎儿有致畸的影响。
如果抗磷脂综合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则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免疫抑制治疗。首先羟氯喹。因为羟氯喹免疫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对胎儿没有影响,但用药前最好检查一下眼底,以避免羟氯喹对视网膜的影响。也有专家提出使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这是因为大量肾移植的病人,在服用环孢素期间妊娠,通过对分娩胎儿的追踪,显示对胎儿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及致畸影响。动物试验也证明,环孢素对胎仔也不存在明显的致畸作用。但环孢素属于比较强的免疫抑制剂对孕妇本身也有一定毒副作用,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不宜将环孢素作为孕妇常规的安胎药。
作者:游泽山(医院妇产科)
往期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