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何时新辅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年7期-页

作者:刘传忠,李力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1-24)

作者单位:广西医院妇瘤科暨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通讯作者:李力,电子信箱:lili

gxmu.edu.cn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处于盆腔深部,病变早期难以发现,60%至75%的卵巢上皮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低至50%左右,治疗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晚期上皮性卵巢癌(advancedepithelialovariancancer,AEOC)的标准治疗流程为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debulkingsurgery,PDS)后给予6~8疗程的含铂化疗(PDS-CT)。随着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的发展,NACT2~3疗程后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debulkingsurgery,IDS),使许多AEOC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但NACT-IDS的选择及应用仍有争议。本文就NACT-IDS与PDS的关系及选择综述如下。

1新辅助化疗

目前AEOC使用NACT目的如下:(1)用于预计无法手术或手术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希望手术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少肿瘤负荷。(2)对于临床期别较早的患者,NACT使肿瘤缩小以达到手术根治,提高手术治愈率。(3)缩小肿瘤促使粘连松解,减少不必要的脏器切除,保留脏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为了探索NACT及PDS之间的关系,Vergote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与既往临床试验相较,无论从疾病分期、病理类型还是诊断方式,2组病例分布都很均匀,使试验结果更具说服力。作为研究的主要终点,NACT-IDS及PDS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30个月、2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两组均为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结果认为NACT-IDS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PDS。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分开比较时,PDS组术后无肉眼残瘤、残瘤小于1cm及残瘤大于1cm病例的中位OS分别为45、32、26个月,NACT-IDS组分别为38、27、25个月,可以认为当手术达到理想切除时PDS组预后优于NACT-IDS,当无法完成理想切除时,两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独有偶,Kehoe等开展了一项开放式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肿瘤负荷较重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接受NACT-IDS治疗的预后不劣于PDS,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处于22~24个月。中位生存期虽未达到预期结果,但研究者认为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较大(65岁),体能状态较差,且有77%的肿瘤分型为低分化等因素均能为相对较差的预后做解释。NACT-IDS得到临床支持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得以显著降低,上述实验NACT组术后28d内死亡率低于1%,PDS组为6%,术后3~4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CT14%vs.PDS24%,P0.)。如同样将差异归因于PDS组年龄较大且体能状态较差而NACT组患者体能状态得以改善也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这都体现了NACT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优势。另外,NACT组术后14d内恢复出院的患者占有93%,而PDS组仅80%,当考虑到治疗成本,NACT的作用同样凸显出来。

综合以上可以认为,对于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NACT-IDS治疗效果不亚于PDS,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是非常可信的一种治疗方案。因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和世界妇科癌症学会(IGCS)近几年指南对部分不适合立即接受手术且细胞学证实为ⅢC期或Ⅳ期的患者,可先给予2~3周期NACT,之后行IDS及术后化疗。对于PDS不满意或手术不是由妇科肿瘤专科医师完成的患者,可在全身化疗2~3个周期后再行IDS。

2NACT治疗的潜在弊端

2.1对远期死亡率的影响丹麦一项研究分析了自年1月至年10月例AEOC患者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PDS组(31.9月)及NACT-IDS组(29.4个月)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NACT-IDS组有着更短的手术时间,手术难度、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残瘤的概率均明显降低。不同的是,虽说2组患者在2年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多变量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NACT-IDS与2年后的死亡率升高具有相关性,死亡率高达81%。尽管NACT影响远期生存率的结论尚未得到广泛认证,但绝不容小视。

2.2NACT后化疗药物耐药为了探究NACT是否增加化疗耐药率,daCosta等在回顾性分析中得出结论:IDS与铂类耐药的进展有着必然联系。对于施行IDS的患者,残瘤大小(residualdisease,RD)与术后初次出现铂类耐药的时间具有相关性(RD≤10mm80.8个月vs.RD10mm26.1个月,P0.)。在同一问题上,Rauh-Hain等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了例临床病例,结果表明,对于初次使用铂类药物化疗的患者,NACT-IDS组及PDS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当复发患者再次使用铂类药物化疗时,NACT-IDS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PDS组(88.8%vs.55.3%,P0.)。为了解NACT与铂类耐药之间的关系,Granados等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是产生铂类药物耐药的1个关键因素,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阻滞剂可以使细胞对铂类药物更加敏感,且不增加DNA甲基化机会,不提高DNA甲基转移酶活性。EGFR的活化是产生铂类耐药的重要因素,而EGFR阻滞剂则是减弱铂类耐药的有效方式。

3NACT及PDS的选择

目前NACT-IDS的选择仍有争议,PDS在美国仍然是首选治疗方式,NCCN卵巢癌诊治指南编委认为,如果患者具有肿瘤切除的可能性,那么必需获得更多的数据支持才能使用NACT。

Chiva等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共包含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其中例(83.7%)接受了PDS,例(16.3%)接受了NACT-IDS。共例(33%)考虑达到了完全切除(







































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douban.com/ystl/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