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5日——4月21日为“第三十三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
什么是癌症?
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则是我们常说的“癌症”,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万,死亡病例超过万,防控形势严峻。
根据最新年度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新发癌症病例7.9万人,发病率为/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因癌症而死亡3.7万人,死亡率为/10万,癌症仍是本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死亡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胃癌。目前,本市有癌症现患病人49万人,患病率3%。相关专家指出,本市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是导致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的首要原因。
最新数据显示,嘉定区发病前三位的癌别分别为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男性发病前三位的癌别分别为肺癌、胃癌和大肠癌;女性发病前三位分别为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
癌症可以预防吗?
观点1: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筛可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观点2:癌症不会传染,但是某些致癌微生物具有传染性。
?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传染性致病原在肿瘤的形成中占据重要作用,全球有16.1%的肿瘤与致病性病原体有关,在发达国家传染性病原体导致的癌症死亡占6%,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了11种/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一种细菌,七种病毒和三个大寄生虫。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
(1)细菌:幽门螺杆菌(HP)。
(2)七种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和艾滋病病毒(HIV)。
(3)三种寄生虫: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观点3:运动能防癌。
?运动的确能够防癌,经常运动者的免疫机能较好,这是抗癌的第一道防线。但需要提醒,这里指的运动都不是剧烈的运动,而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有氧运动。
?运动能增加免疫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就被消灭。相反,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容易患癌。
?运动本身也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对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
?运动还可改善人的情绪,运动时大脑会产生能引起人体身心愉快的物质,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
?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对战胜许多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
观点4:重视“癌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