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检异常项:囊肿、结节、息肉
二、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症的分类)
三、癌症的几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体检异常项:囊肿、结节、息肉
我们现代人的焦虑源,一定包含体检,翻开体检报告的那一刻,心跳比高考查分还要刺激。
今天我和大家普及下体检报告上常见的“异常项”:囊肿、结节、息肉。
大多数人看不懂异常指标,容易联想:要不要割掉?会不会是癌症?怎么和家里交代?
我们今天一次性来了解全:(大家该重视的程度,从低到高来排列)囊肿、结节、息肉。
1、囊肿:
囊肿叫做“囊肿”,是因为它是一个空心的“囊”,囊里充满了液体,常出现在肝脏、肾脏和卵巢上。单纯的囊肿癌变几率很低,小囊肿且无症状,一般无需处理,但如果囊肿太大,太多或位置特殊压迫了大血管、脏器或者破裂感染等,引起了症状就需要治疗了。
应对策略:小于4cm的单纯囊肿,定期复查;4-8cm,可抽取囊肿液体治疗;8cm以上的囊肿建议手术,显示有钙化、有实性成分等复杂囊肿,需要进一步就诊。
比如:体检报告出现:「囊性占位」,说明不只有囊肿;又比如囊肿里可能包了个肿瘤,报告里就会用「有实性成分」来描述看到了这团肉,或者用「囊壁薄厚不均」来勾勒整个占位的特点。
常见的囊肿有卵巢囊肿、肝囊肿、肾囊肿,这次主要普及卵巢囊肿(分成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跟月经周期有关系。只是在超声检查里看着像「囊肿」,会根据周期自行消失,不用紧张。
另一种是病理性的,大部分情况下是良性的肿瘤。只有很小一部分卵巢囊肿是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新出现的卵巢囊肿。
如果平时痛经的姐妹查出来卵巢囊肿,还要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巧克力囊肿」。顾名思义,本来该长在子宫的内膜组织跑到了卵巢里,每个月来的姨妈血撑起了这么个囊肿,「巧克力」指的就是囊里的陈年姨妈血的颜色。需要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案。
2、结节
首先要解答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体检报告上的「结节」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一种影像观察。用B超或者CT「照亮」人体的内部,感觉就跟把玉石放在手电前面看瑕疵一样。结节就是里面的一小团,仅仅代表影像在你身上看见了一个小团块。
这个小团块具体是什么情况?单看影像是不能确定的。
它可能是细菌、真菌感染所产生的炎症,也可能是很久以前的陈旧病变给脏器留下的疤痕,又或者是听起来吓人但大多温顺无害的良性肿瘤。
有三种结节:甲状腺结节(5%恶变),乳腺结节(4%-10%),肺小结节(10%内)
医生根据结节“阴影”的形状、大小和密度等特征,初步判断“结节”是好是坏。
报告上若出现以下三种描绘,则要警惕恶性的可能,要引起重视:
1、有毛刺、钙化、结节为低回声;2、丰富的血供;3、结节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
肺小结节:呈磨玻璃状,尤其是伴有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
3、息肉
息肉:人体粘膜表层赘生出的一块肉,往往是做内镜检查时被发现的;判断息肉是否会癌变,比结节更复杂一些,因为它们长得太像了,用肉眼很难分辨;所以息肉(尤其是胃肠息肉),很多情况下要“先斩后奏”,在做内镜检查时,发现息肉就直接切除或者取一小块组织。把切除的息肉组织在显微镜下做病理分析,才能分辨出是否有癌变风险。
根据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息肉可分为:
1炎性息肉(癌变风险:极低),2、增生性息肉(很低),3、腺瘤性息肉(较高)
医生根据检查报告,来制定:定期观察、建议复查、及时治疗,最大可能防止癌变。
------------------------------------------------------------------------------
二、我们来说下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一个特点:争与不争
良性的肿瘤,选择不争(具有佛性),怎么着都行;它在身体里待着,吃的东西愿意给它多少就给它多少,它是不会和你抢的。恶性肿瘤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凶恶,它会和身体竞争,它会直接去打劫身体里面其它细胞所需要的营养不给它,它用各种方法去抢,一直抢到身体内正常的细胞活活的饿死,最终结果整个人也完蛋。
第二个特点:逃与不逃
身体里面的这个肿瘤,它选择了不逃,就像一棵大树静静地长在这。如果我们觉得它太碍事了,可以把这颗大树连根刨起,所有的问题也都解决了。而恶性肿瘤会选择四处逃窜,就像一只凶恶的老虎,它四处的游走去抢肉吃,它霸占了整座大山,就是整个身体,我们想要在一座大山当中抓住这一只老虎,那是十分费劲的。
总结:恶性肿瘤在身体里,具备了喜欢和你身体竞争营养又会在你的身体里四处逃窜这样的特性;反之,它是佛性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肿瘤,那么就是良性肿瘤。
实体肿瘤的分期方法
最常用的叫做TNM分期,实际上是用三件事情来描述这个肿瘤,好让所有的医生都知道这个肿瘤现在是什么状况。
T分期:指的是肿瘤的大小,肿瘤越大它的T分期就越高。
比如说这个肿瘤一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叫T零。肿瘤在一到三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叫T1。我们这个肿瘤在三到十厘米的时候可以叫T2等等…以此类推。
大家注意,不同器官上面的肿瘤,这个T分期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肝脏上面的肿瘤,五厘米的时候叫做T2,肾脏比我们的肝脏可小好多,五厘米的时候就几乎已经占了肾脏的将近一半儿,他分期就到了T3或者是T4。
N分期:在我们的身体里,淋巴结有没有发现肿瘤的转移。
如果发现淋巴结有转移,那么N分期就可以用到了。淋巴结转移的越多,转移的越远,N分期就越高。
M分期:指的是有没有远处系统器官上的转移(M0和M1)
比如肝癌转移到其他器官,就用M分期。M分期只有两种情况:没有转移和有转移。
我们来看一道题,T2、N3、M1指的是这位病人什么情况?
第一个T2原发的肿瘤,已经长得有些大了,N3指的是在比较远的地方都已经发现了淋巴结的转移。M1指的是除了淋巴结之外,其他的器官也发现了肿瘤的转移。
特别说明:对于甲状腺癌,无论T和N多大,只要M是0,那就是轻症,M1才是重疾,那个时候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了。
三、我们再来说下:恶性肿瘤的治疗法
一、外科手术
从古埃及时代开始,医生们就已经开始在癌症病人身上动刀子,试图直接把肿瘤给割掉了;特别在19世纪,麻醉技术和消毒技术发明之后,医生们就有了更好的条件来仔细地切除癌症病人体内那个危险的肿块。
现代外科手术,一种名叫“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癌症手术当中。
二、放疗(放射线治疗):不用手术刀,用高强度的射线照射和杀死肿瘤组织。
放疗的历史也很悠久了,在上个世纪初,在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没多久,就已经有医生开始尝试用高强度的X射线来照射肿瘤组织,杀死癌细胞了。今天的医生们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成像技术,比如CT、核磁共振成像、PET-CT等方法,对病人做一个三维立体的扫描,精确地描绘出肿瘤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然后更精准的来照射。在过去20年,人们开始尝试用质子和碳原子替代X射线,来照射癌症组织,优势是:当它们穿透人体组织,并不是一边穿透一边释放能量,而是要到差不多十几厘米深的地方才剧烈地集中释放能量,这样射线穿透身体的时候损伤就小多了,大大减少了对身体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了放疗的精确度。通过调节放射线的位置、方向、强度,甚至是轮廓,人们可以对隐藏在身体里的肿瘤做一个隐形的、立体的手术。
三、化疗:(化学物质疗法)
外科手术就算再精确,也不能应对所有的癌症患者,特别是已经出现了扩散和转移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不管手术刀,还是放射线,都很难深入到全身组织内去仔细寻找并杀死所有游离在外的癌细胞。这时候,药物就派上用场了,药物当中的化学物质是可以随着人体的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各处的,在一路上不断地识别和杀死癌细胞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术治疗、放射性治疗,还有药物治疗总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用手术和放射线对抗大块肿瘤,用药物对抗侥幸逃脱的癌细胞。
四、靶向药物(升级版的化疗)
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是一种名叫格列卫的药物。它也是大热的影片《我不是药神》当中真正的主角,在20世纪90年代末,瑞士诺华公司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化学物质,能够专门和这个杂种蛋白结合,关闭它的功能,从而压制癌细胞的生长。
举例:格列卫(gleevec)凭一己之力,就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了90%,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患者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五、免疫疗法
人体的免疫系统自带刹车,还能够严格区分敌我,癌细胞会直接利用这两套现成的机制,要么主动给免疫细胞踩刹车,要么伪装成正常的自身细胞,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免疫疗法,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重新开始对癌细胞进行追杀,来帮助我们更彻底、更长久地治疗癌症。但就是太贵了。
现在,接受CAR-T治疗的费用在百万美元数量级,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