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病史:女性患儿,1岁,大便不成形、伴哭闹2个月,4天前外院就诊,直肠指检触及盆腔肿物,彩超报盆腔肿物,边缘不整。AFPng/mL(7)。
检查目的:盆腔肿物定性。
盆底部高代谢团块,代谢分布不均匀,SUVmax13.5,大小约49mm×56mm×58mm,病变向下延伸至会阴部,直肠肠管受压右移,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骨质结构未见破坏,未见高代谢淋巴结。
检查意见:1.盆底部高代谢团块,考虑恶性病变,胚胎组织来源?
2.余PET/CT扫描范围内未见异常。
病理结果:内胚窦瘤
讨论:内胚窦瘤(endodermalsinustumor)为一罕见而恶性程度高的卵巢生殖细胞瘤,因其组织结构与大鼠胎盘的内胚窦十分相似而得名。由于此瘤来源于原始卵黄囊,又名卵黄囊瘤(yolksactumor)。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国内报道内胚窦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的31.9%~60.2%,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妇女。肿瘤多为单侧性,占60%以上,以右侧卵巢多见,偶见双侧。瘤细胞形态多样,可分泌甲胎蛋白(AFP),故血清AFP浓度明显升高。内胚窦瘤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预后差。过去平均生存时间仅12~18个月,经联合化疗后现已明显延长。
骶尾部是小儿性腺外内胚窦瘤最好发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可合成AFP,故血清中AFP含量奇高。因此血清AFP值测定时内胚窦瘤特异性诊断指标之一,如果该值升高,结合影像学表现可基本明确诊断。同时血清AFP值测定对该病的预后判断和术后复发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腹部内胚窦瘤在CT描述均表现为巨大的实性肿块,肿块呈分叶状,界限大多清晰;大部分病例的肿块呈不均质密度,肿瘤内的低密度区代表肿瘤组织的坏死和液化。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中至高度强化,以周边部强化明显,有的形似不规则的血管影,这种强化较为特别,在其他腹部实体瘤中很少见到,可能是实性内胚窦瘤的CT特点。
骶尾部是畸胎瘤的好发部位,骶尾部内胚窦瘤与恶性畸胎瘤CT表现很相似,鉴别困难。骶尾部成熟畸胎瘤因含有脂肪、骨骼等多种成分,鉴别诊断不难。小儿肝脏肿瘤中以肝母细胞瘤较多见。肝脏内胚窦瘤应与肝母细胞瘤和肝癌鉴别,三者血清AFP均增高,但肝脏内胚窦瘤患者的血清AFP浓度常大于ug/L,且CT大多表现为囊性肿块,而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浓度虽升高,但与内胚窦瘤比较要低得多,且大多为实性肿块。因此CT检查结合血清AFP水平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总之,小儿腹部内胚窦瘤是一种少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以骶尾部软组织较多见。CT检查大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发生于肝脏者则以囊性肿块较多见。CT增强扫描成中至高度不均匀强化,有的呈网状和条状强化形似血管影。CT检查结合血清AFP测定有助于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定性诊断。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盖百霖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