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成熟性畸胎瘤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卵巢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并以囊性多见,约占卵巢肿瘤50%,良性卵巢肿瘤的60%,其中绝大多数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成熟性实性畸胎瘤少见。0.17%~2%的成熟性畸胎瘤的体细胞成分可以发生恶变,一般发生在40~60岁女性,因为恶变率低,术前临床一般很少能明确诊断。组织学上可见成熟的多胚层组织成分,仅少数病例发生恶性转化。畸胎瘤恶变多发生于40岁以后,其内含有的外、中、内胚层组织均可能继发恶变,但因其发病率低,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了解较少。

继发恶变的畸胎瘤体积通常较大,至少90%的肿瘤直径为10~20cm。大体检查可以发现突向囊肿内的菜花样肿块,附壁结节、斑块或实性瘤块充满囊肿。肿瘤常见出血和坏死。恶变成分中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约占80%,且几乎都是浸润性癌,少数为原位癌,镜下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形态,也可以具有乳头状、肉瘤样结构。鳞状细胞癌被认为起源于畸胎瘤的角化性鳞状上皮成分或化生性鳞状上皮,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其他少见的癌包括腺癌、腺鳞癌及未分化癌、小细胞癌等。

鳞状细胞癌,可见角化珠形成

类癌通常发生在单胚层畸胎瘤里,也可以继发于成熟性多胚层畸胎瘤。当以单胚层形式出现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排除转移性肿瘤的可能,特别是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种植转移。类癌组织学上包括岛状类癌、梁状类癌、甲状腺肿型类癌及黏液性类癌,具有一般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均一圆形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少等特征,免疫染色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其中岛状类癌最为常见,表现为在纤维性间隔中出现岛状、巢状、腺泡状结构,细胞通常具有嗜酸性胞质及呈现红棕色亲银颗粒。小梁状类癌的上皮呈柱状细胞条带状排列,细胞核垂直于细胞带长轴。甲状腺肿型类癌是前两种类癌与甲状腺肿混合出现。黏液性类癌少见,镜下可见富于黏液的背景中出现小腺体,内衬有杯状细胞核柱状细胞等,有时腺体融合及筛状结构形成。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中伴有体细胞恶变的发生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经临床综合治疗后Ⅰ期患者预后较好。病理形态上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免疫表型与发生于经典部位的体细胞恶性肿瘤相似,此外所有的恶变成分均需与继发性肿瘤相鉴别。因此临床与病理医师均应重视该病的诊断,临床在必要时应将标本送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病理医师在大体检查中对于体积较大特别是伴有坏死的标本应多处取材,镜下观察时需留意上皮成分特别是鳞状上皮的异型性,必要时行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检测,以防漏诊其中恶变成分。

参考文章:杨旭丹,王雷,王晓卿等.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2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31(1).









































儿童患白癜风的原因
专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douban.com/hbyx/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