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MAOncol有包膜的滤泡型甲状腺

甲状腺是位于脖子中间的一个酷似蝴蝶的器官,是掌管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人体发动机”。这些年来,甲亢、甲减等甲状腺疾病日渐困扰国人,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不过,甲状腺癌属于一种相对“懒惰”的肿瘤,俗称“懒癌”,意思是它的发生发展比较缓慢,生存率相对较高。在最近两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基本是以30%的速度在上升,增幅排名第一,大部分为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这个字眼仍然令人恐惧!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高发的年轻女性为此恐惧悲伤!

最近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认为需要对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了重新分类。这类肿瘤此前被认定为癌症,但实际上它根本就不是癌症,大家根本不必担心!

基于这个结论,国际专家团队降低了对其进行危险评级,成千上万的病人因此“免除过度治疗”。他们无需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和使用放射性碘进行治疗,也不需要医院接受检查。上述这些医疗措施都是为了保护病人,使他们免受这类其实根本不具有威胁的肿瘤的侵害。

本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JAMAOncology杂志。据悉美国每年新增大约名甲状腺癌症患者,其中有大约人属于“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些人一直建议对其中的一些类型进行重新分类,比如有包膜型的。

这种被重新归类划分的肿瘤称为有包膜的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它被周围的纤维囊完全包裹起来。这种肿块的细胞核看起来很像癌症的核心组织,但是组织本身却没有脱离周围包膜。国际专家团队表示,此前医生会对患者实施手术以切除整个甲状腺,接下来对患者使用放射性碘进行治疗。而在目前们看来,上述医疗措施不仅不必要,而且对患者身体有害。为了避免过去的误导,对一类有纤维囊包裹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ncapsulatedfollicularvariantof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EFVPTC)进行重新命名,现在它的名字则是“带有乳头状细胞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型甲状腺肿瘤”(noninvasivefollicularthyroidneoplasmwithpapillary-likenuclearfeatures,NIFTP)可以看出,新名字中不再含有“癌”这个字眼,而用瘤来代替,减少人们的恐惧感,同时,也更为贴切合理。

研究者进行一项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计划例非浸润性EFVPTC,观察10-26年,和例浸润性EFVPTC(观察1-18年)。通过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甲状腺病理专家阅片后,根据不良后果的发生情况(如死亡,远处转移或局部转移、实体性或生化性复发等),制订出可区分浸润和非浸润性EFVPTC的组织学标准。

研究发现例非浸润性EFVPTC患者中,67例进行了腺叶切除,无一例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在随访结束时均无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为13年)。例浸润性EFVPTC病例中有12例(12%)出现不良预后,其中5例远处转移,2例患者死亡。因此,可以认为非浸润性EFVPTC患者的预后是良好的。为此,研究者建议对其进行重新命名为NIFTP。

而且,通过核得分能对NIFTP能进行准确诊断,敏感性达到98.6%(95%CI,96.3%-99.4%),特异性也达到90.1%(95%CI,86.0%-93.1%),总的精确度为94.3%(95%CI,92.1%-96.0%).

核得分的标准:

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核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大小和形状(核增大、重叠、拥挤、拉长);(2)核膜不规则(轮廓不规则、核沟、假包涵体);(3)染色质特征(染色质透明、边集、毛玻璃样核),采用3分制进行评分,每一组得分为0或1,计算总分为0-3分。

比较一下纤维囊包裹的EFVPTC诊断共识

表1.纤维囊包裹的EFVPTC诊断共识

主要特征:

  ·有纤维囊包裹或清晰的边界

  ·滤泡状生长模式

  ·具有乳头状癌核特征a:核增大、拥挤/重叠、核拉长、核轮廓不规则、核沟(Grooves)、核内假包涵体(Pseudoinclusionsb)b、染色质透明c

次要特征

  ·稠厚胶质

  ·不规则形状滤泡

  ·瘤内纤维化(Intratumoralfibrosis)

  ·“满天星”征(“Sprinkling”sign)d

  ·滤泡与间质间存在裂隙d

  ·滤泡内有多核巨细胞

不会出现特征或排除标准

  ·“真”乳头1%

  ·砂粒体(Psammomabodies)

  ·浸润性边界

  ·肿瘤坏死

  ·核分裂活性高f

  ·具有乳头状癌其它亚型的细胞核特征或形态学特征g

a对于肿瘤内存在多处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征时,大部分病理学家都无需对这些特征提出最小比例要求

b所有甲状腺癌乳头状癌亚型中均非常重要、对诊断有帮助的特征,但EFVPTC中不常见。

c染色质正常分布模式消失,染色质边集于核周(核周空晕摇),也称为“毛玻璃样核”或“孤儿眼”核

d如Vanzati等专家描述和图示,参考文献21

e真乳头指的是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支状乳头,被覆细胞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征iyuj不能在针吸活检区进行分析.

f每10个高倍视野至少3个(×40).

g象高细胞特征(tallcellfeatures)、筒状-桑椹样亚型(cribriform-morularvariant),实体性亚型(solidvariant)等

表2.NIFTP诊断标准

1.有包膜或边界清晰a

2.滤泡状生长模式b,伴

  ·乳头1%

  ·无砂粒体

  ·30%实性/梁状/岛状生长模式

3.核评分(Nuclearscore)2-3分

4.无血管或包膜浸润c

5.无肿瘤坏死

6.核分裂活性不高d

a厚,薄,或部分包膜均可,或边界清晰,与周转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

b包括微滤泡、正常滤泡或巨滤泡结构,伴丰富胶质

c需对肿瘤与包膜处充分镜检

d核分裂活性高定义为每10个高倍视野(×).下至少3个

A,肿瘤整体观,有薄包膜

B,肿瘤包膜(箭头)和微滤泡状生长模式(T),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N)比较,采用HE染色,原始放大倍数×.

C,主要诊断核特征包括核增大和拉长,最好将肿瘤细胞核(T)大小与形状与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对比观察(N),采用HE染色,原始放大倍数×

D,不规则核轮廓,染色质透明,采用HE染色,原始放大倍数×

工作组病理学专家挑选出主要与次要的EFVPTC特征代表性图.主要特征(A)–核包涵体(箭头);(B)–核沟(箭头).次要诊断特征(C)–稠厚胶质,肿瘤组织(T)与正常组织(N)比较;(D)–不规则形状滤泡(E)–“满天星”征(F)–滤泡与间质间存在裂隙;(G)–滤泡内有多核巨细胞;(H)–瘤内纤维化。其中,A-H为HE染色;A,B,D,G放大X;C,H放大X;E,F放大X.

专家观点

实际上,很多癌症专家表示,早就应该对NIFTP进行重新分类了。多年以来,他们一直呼吁降低对某些疾病的危险评级(比如乳腺、肺部和前列腺内的病变),并且提出要把“癌症”这个词从这些疾病的名字中剔除出去。年,人们对一种处于发病早期阶段的泌尿系统肿瘤进行了重新命名。两年前,人们又对处于发病早期阶段的卵巢病变和宫颈病变进行了重新命名。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人愿意冒险,尝试对其他肿瘤进行研究和再分类。直到今天,这群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甲状腺专家扛起了变革的大旗。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的首席医疗官OtisBrawley教授表示,此前对肿瘤的重命名实际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人们将乳腺内尚未癌变的小肿块称为“初始阶段癌症”(stagezerocancer),将体积很小的早期前列腺病变称为“癌性肿瘤”(canceroustumors)。与此同时,超声波、核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技术帮助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这类体积微小的“癌症”。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人们将甲状腺结节也认定为“癌症”。这也客观上增加了“甲状腺癌”的发生率。

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ThyroidAssociation)会长C.Morris教授,也是梅奥诊所(MayoClinic)主任医师,他说:“如果一种疾病不是癌症,那我们就不要称之为癌症。”而且,Morris没有参与对NIFTP重新命名的过程,他本人并不是这一专家团队的成员。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癌症预防部门的主管BarnettS.Kramer教授表示:“我们对很多疾病的叫法与我们对癌症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所出入和矛盾,而现在人们越来越







































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治疗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douban.com/zyzz/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