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腔积液盆底超声诊断学

宫腔积液

正常月经周期变化妊娠及伴随改变宫颈狭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宫颈肌瘤缪勒(Millerian)畸形伴梗阻处女膜闭锁宫颈狭窄超声表现宫颈外口部分或完全闭锁,宫腔内可见细弱回声,部分有飘动现象。子宫肌瘤超声表现:1、子宫增大,微小的子宫肌瘤子宫可不增大。2、形态失常,较大的子宫肌瘤使子宫形态失常,凹凸不平,或挤压膀胱变形。3、子宫肌层内异常回声结节,与子宫肌层正常宫壁界限清楚。4、肌瘤内部回声与肌细胞及纤维成分的多少有关,含肌细胞多纤维成分少呈低回声,反之呈强回声。5、内膜线中断或受压移位。子宫内膜息肉超声表现单发息肉灰阶表现多为宫腔内不均匀低回声团或增强回声团,可呈水滴状,在内膜较厚时,可见内膜形态不对称,息肉与正常内膜间界限清晰可辨。当息肉中间囊性变时,中部可见液性暗区;多发内膜息肉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仔细辨认可发现内膜内有不规则团簇状高回声斑,可与正常内膜界限模糊;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可显示子宫动脉的血流频谱、子宫肌层血流信号无异常改变,少数病例可在息肉蒂部显示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超声表现二维超声,尤其是经阴道超声,因其分辨力较高,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层、内膜下层和肌层回声。借助其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确定病变所在部位及浸润深度,对该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癌症早期,子宫大小正常,肌层回声均匀,与内膜界限清晰。3、子宫内膜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厚,弥漫型,子宫内膜呈不均匀增厚>CDFI显示病灶区域血管扩张、分布紊乱、阻力降低。局限型,病灶所在部位表现为团块状回声,回声稍增强,形态不规则,呈息肉状突起,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彩超显示绝大多数内膜癌周边或内部可见彩色血流,其频谱表现为舒张期血流丰富,呈低阻力型。5、病变晚期,癌组织侵犯盆腔内其他脏器,宫旁可探及回声稍低的混合性肿块,与子宫分界不清。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表现1、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侵犯肌层,使子宫的大小、形态、内回声、子宫前后壁的厚度、宫波的形态等均有改变。(1)子宫的大小子宫增大,但增大的程度有所不同,从饱满、略大、球样增大至孕3个月子宫大小。(2)子宫的形态子宫的形态对诊断肌腺病有很大帮助,但因病灶侵犯部位不同,形态上亦有所不同,子宫常表现饱满呈弓形,宫底圆钝、筒状、球状等。(3)肌腺病子宫肌壁的回声呈中等强度、不均匀且颗粒粗糙,如有肌腺瘤存在时其回声亦比子宫肌瘤回声强,而且其与子宫壁之间无明显界限(即无包膜),注意此为与肌瘤的鉴别要点。此外有的痛经非常严重的病人在子宫肌壁间可见到黄豆粒大小的衰减小血囊或是在痛经严重期间见肌壁内多个细小弥漫的略衰减的区域。(4)宫腔波前移异位子宫内膜多侵犯子宫后壁,故绝大多数患者后壁均比前壁厚,故宫腔波有前移现象,因后壁增厚常使宫波呈弓形。个别病人异位病灶集中在前壁,使子宫前壁局部突出很象子宫肌瘤但无包膜,倘若是这种情况宫腔波则后移。2、盆腔内及腹壁内异症(1)卵巢内膜血肿又称为“巧克力”囊肿:由于异位内膜侵犯卵巢而形成。其超声表现如下:①形态:一般为正圆形,张力较大的囊性肿物,但遇有粘连或受周围盆腔脏器挤压则可变为不规则形。②囊肿包膜厚而表面不光滑,当“巧克力”囊肿生长初期,比较活跃,增大迅速则其壁显示似较薄,此种囊肿常可很大且张力又大,容易破裂而造成急腹症。病期长者壁变厚。此外“巧克力”,囊肿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即囊肿常与子宫密切粘着致使子宫有“缺损”或“压迹”表现。③内部回声随“巧克力”囊肿的病期长短而异:较短病史者,囊肿内含有均匀较密低回声光点:病史较长者,内含的光点密度增加,回声增强,随病史的延长内回声接近实性此外有时囊壁内面有贴壁的光块或囊内粘连带。亦有囊内为清亮液无回声区。囊肿多为单侧的,亦可见双侧性。“巧克力”囊肿极少数有恶变者。(2)腹壁伤口瘢痕异位病灶:腹壁伤口瘢痕处出现逐渐长大的异位病灶,周期性肿大、痛疼,超声可查出其所在层次、部位及范围。(3)膀胱内异位病灶:在膀胱充盈下可检出,病灶常突向膀胱腔内侵犯粘膜层引起症状,表现为膀胱内突出结节,黄豆或蚕豆大小。(4)子宫直肠窝、骶韧带、阴道直肠异位病灶:子宫直肠窝异位病灶为一小衰减包块,不规则,肛门憋坠感明显;阴道直肠膈可以探查,将探头横置于耻骨联合上,略向脚端倾斜则可查阴道直肠膈及阴道膀胱膈,一般二者厚度均不超过0.5cm。阴道直肠膈受侵犯时此膈变厚或厚薄不均。3、囊肿的表现1)囊性肿块,边界清晰或不清。如囊肿周围粘连重,则边界不清;如囊肿与子宫或周围组织粘连少,则边界清晰。囊肿多为中等大小,囊肿内1、可见颗粒状细小回声,是囊液粘稠表现。有时因陈旧性血块浓缩机化而出现较密集的粗光点图象,呈混合性肿块状。2)肿块常位于子宫后侧,可见囊肿子宫伴随症。3)囊肿自发破裂时,声象图示后凹陷,囊肿较前缩小。4)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标准,通过腹腔镜可直接窥视盆腔,见到异位病灶即可明确诊断,且可进行临床分期,以决定治疗方案。宫颈癌超声表现宫颈癌早期宫颈大小及形态无明显变化,随病情的不断进展,子宫颈增厚,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出现实质性肿块,其回声较正常子宫回声减低,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宫颈管形态变发生改变、不规则,有时其内可见实性肿块增充,位于宫颈下端的肿块可造成阻塞而使宫颈管扩张。晚期,癌肿向子宫体蔓延,导致其形态发生改变;向周围侵犯膀胱、输尿管、膀胱后壁连续性中断、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癌肿侵犯直肠及阴道,和周围脏器发生粘连,或发生淋巴结转移,宫颈两侧出现低回声或混合性肿块。CDFI检查病变周围和内部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为低阻力型,阻力指数比宫体恶性肿瘤高。

宫颈狭窄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癌

主编曹雁丁晓燕于纯

作品内容简介及特色

超声已经取代X线成为妇女盆底疾病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因此,现在的超声能够以更加经济和无创的方法来显示膀胱、膀胱颈和盆腔器官的移动度,阴道、尿道及肛提肌功能和解剖结构以及肛门直肠解剖的结构。盆底是由骨性结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组成的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系统,盆腔内组织和器官又深藏体内。上述解剖和功能的特点决定了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具有病变部位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辅助检查手段有限等特征。同时又因为患者主动就诊率低和专业人员相对较少等原因导致临床诊断困难,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影响治疗的针对性。随着盆底修补材料和方法的不断进步,目前盆底植入物重建手术对于采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无效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仍需要制订个体化、规范化的手术方案,以实现精准化医疗为目标。随着盆底康复医学和盆底外科学的飞速发展,盆底超声影像学逐渐被重视,在盆底和超声影像专业医生的合力推动下,盆底超声影像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盆底超声影像学技术在显示盆底功能障碍病变的精细解剖学部位、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以及导致功能障碍的程度等方面具有以往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盆底超声诊断学》对妇产科医生、妇科泌尿医生、女性泌尿科医生、超声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和理疗科医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盆底超声诊断学目录

NO.1.曹雁医师带你进入女性盆底超声世界

NO.2.产后妈妈,盆底超声做了吗?

NO.3.盆底超声标准化测量

NO.4.盆底超声扫查规范及技巧

NO.5.盆底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NO.6.盆底超声入门

NO.7.盆底超声成像超声检查方法

NO.8.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再认识

NO.9.盆底综合征

NO.10.盆底疾病及盆底超声介绍丁晓燕

NO.11.盆底解剖及疾病基础丁晓燕

NO.12.盆底超声精准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丁晓燕

NO.13.膀胱脱垂超声诊断丁晓燕

NO.14.盆腔少量积液

NO.15.超声盆底

NO.16.盆底超声那些事

NO.17.关于盆底超声,您需要知道

NO.18.女性盆底超声诊断简释

NO.19.孕妈产后必检项目盆底超声

NO.20.女性盆底疾病常规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

NO.21.盆底支持结构局部解剖盆底超声

NO.22.腔内探头的临床应用

NO.2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超声测定

NO.24.盆底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NO.25.女性盆腔积液的超声鉴别诊断

NO.26.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douban.com/zwys/10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