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10月德岛相邻的高知县发生上述同样的患者3例,回顾1983年10月发生的同样病例,在一年3个月后取血检查,斑点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呈1:160-1:320阳性1985年又检查了9例双份血清用斑点热间接免疫荧光检查,igg步抗体有4倍以上的明显增长1987年7月千叶县收到一份血清标本亦证明斑点热阳性1988 年8-9月四国岛东北部的淡路岛发现3例斑点热从1983-1991年大约发现100 例,一半是在高知县屋户市从阿南市和淡路岛分离出立克次体,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日本斑点热目前己发现的患者,主要在日本的四国和九州南部面对太平洋一侧的德岛、兵库、高知和千叶等县,在面对日本海一侧的岛根县仅发生少数病例,本州和北海道两个大岛尚未发现病例
曾有报告对脊椎动物感染日本立克次体的情况进行过一些调查,使用日本立克次体为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四国流行区检查134只狗,阳性率为9.7 %:在非流行区也调查了189只狗,阳性率仅为1.6%在宫崎县调查14只大林姬鼠,全都阳性,并分离出一株立克次体在神奈川县调查18只同种鼠仅4份阳性,且抗体滴度很低ishikura等(1992)调查了716只啮齿动物的血清标本,其中27只从高知县流行区,余687只是从面对日本海一侧未发现病例的富山、福井和石川县捕获的,均发现有很高的日本立克次体抗体水平,即大林姬鼠,褐家鼠,黑家鼠的阳性率分别为79% ,80%和75% ,此项研究未发现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鼠的感染情况有何差别有关节肢动物的感染情况,尚未见报告
中国海南岛也发现日本立克次体抗体阳性者,估计东南亚也存在着此种立克次体,按动物地理区划,这些地区属于东洋区,故称为东方斑点热1994 年我国学者报道在福建省也发现此病感染者斑点热具有地方性人兽共患病的特征,以蜡虫为媒介其他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布与自然的生物地理区有密切关系,顺此介绍其种类和流行地:①立氏立克次体分布于新北区和新热带区,康氏立克次体分布于古北区的西南和埃塞俄比亚:伸长到中东和南亚;②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分布于乌拉尔山脉以东和东亚的北部包括中国的北部;③澳大利亚立克次体分布于澳洲;④小蛛立克次体分布于古北区的东部和新北区的东部;⑤日本立克次体分布于日本和中国海南岛
斑点热在日本首次发现1984年5月日本德岛县阿南市mahara医院收治一例发热和发疹的患者6月又有一例同样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开始怀疑为恙虫病,取血做外斐反应,oxk和ox19为阴性,而ox2及阳性,又做恙虫病特异的免疫酶试验,结果亦阴性以后又取恢复期血清,使用多种来源的ox2抗原,第一例患者血清出现高滴度ox2抗体,第二例患者早晚期血清呈4倍以上增长,oxk和ox19经多次检查仍为阴性,至此,否定了恙虫病的诊断开始改做斑点热特异的补体结合试验,以立氏立克次体和小蛛立克次体为抗原,得到阳性结果同年7 月又发现一例,因此,诊断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