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1岁,因卵巢巧克力囊肿行2次手术,医院行无水酒精、聚桂醇治疗各1次,因肿块仍然较大,到我院就诊,根据患者病史,决定再次行卵巢巧克力囊肿硬化治疗。
术前巧克力囊肿:9.2*5.6cm,内隐约可见分隔,囊壁少许血流信号,囊内无血流信号
治疗过程:患者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超声择点定位,18G穿刺针置入包块内,抽出暗红色液体ml,聚桂醇30ml(10ml聚桂醇+20ml空气反复抽打,制成30ml聚桂醇泡沫)注入囊内分多次冲洗,术中患者无不适,术后观察1小时无不适安返。上图示囊内强回声为穿刺针,下图示打聚桂醇泡沫过程
术后3个月复查,左侧附件区见大小约2*1.8*3.5cm的囊性包块,略呈分叶状,可见细密点状回声,内见多发分隔,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为巧克力囊肿治疗术后改变。术前容积ml,术后容积6.4ml,结节缩小率约94.2%。患者无不适,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治疗3个月后的包块,上图为纵切面,下图为横断面,包块的外上方为正常左侧卵巢
卵巢巧克力囊肿,又称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ndometriosiscysts),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女性激素的影响,每月脱落一次,形成月经。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形成异位囊肿。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受性激素影响,随月经周期反复脱落出血,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呈褐色,黏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故又称“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方法
1.服用药物控制巧克力囊肿生长,但效果有限,且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的生理周期变化。2.外科开腹手术剥离,创伤大,目前临床已经很少采用。3.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剥离术,较传统手术创伤小,为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术式。4.超声引导下巧克力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这是近年来逐渐开展的微创技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用一根细的穿刺针经过皮肤或阴道穿刺,进入囊肿内,抽出囊内陈旧性积血,然后囊内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或聚桂醇),通过硬化剂药物将囊肿内壁的内膜组织杀死,使其失去随月经周期增生的能力,从而起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创伤极小,创口只有针眼大小,术后不留疤痕,复发率低。哪些患者适合行巧克力囊肿硬化治疗?
巧克力囊肿按超声表现分为3型:Ⅰ型(单纯均匀囊肿型),单一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囊内呈无回声或密集点状回声;Ⅱ型(多囊分隔型),病灶由多个互不相通的无或“云雾状”回声区组成,有粗细不等的间隔或皱褶;Ⅲ型(混合回声型),病灶内部回声杂乱,部分可见随体位移动的密集回声团块。A:单纯均匀囊肿型(Ⅰ型);B:多囊分隔型(Ⅱ型);C:混合回声型(Ⅲ型)
Ⅰ型囊肿且直径4cm;不愿或不能再次手术者及囊肿合并感染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时,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可能加重卵巢功能损伤,再次手术的临床受益小,此时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优势明显。囊肿合并感染时,穿刺引流及药物冲洗治疗效果确切。Ⅰ型囊肿且直径4cm;有生育愿望、备孕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不愿或不能手术者。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有利于快速简便地消除囊肿对卵巢和输卵管的压迫,卵巢排卵、输卵管伞拾卵,及患者自然妊娠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Ⅰ-Ⅱ-Ⅲ型囊肿且直径4cm;无生育愿望、不愿或不能手术者。无症状、无生育愿望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除药物治疗或随访外,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硬化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治疗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而生命体征正常者,不愿或不能手术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流出的陈旧性血性囊液可引起腹膜炎。临床实践证明,当无活动性失血、生命体征稳定时,采用超声引导腹腔积液和残余囊液穿刺抽液冲洗等综合处理,可以避免急诊开腹手术,获得临床治愈效果。什么情况下不能行硬化治疗?
1
不能排除伴有恶性肿瘤病变的囊肿。
2
无安全穿刺路径,经采取辅助措施后仍不能避开大血管、肠管等重要脏器者。
3
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能配合完成穿刺过程者。
4
患者正值月经期、排卵期和(或)正在抗凝药物治疗期间。
5
有严重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者。
总之,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技术是卵巢巧克力囊肿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案,能以微小的损伤和代价达到痛经缓解、囊肿消除、生育成功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技术,超声科可以设自己的专科门诊,有专属的患者,改善科室条件,加强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不断扩大超声新技术的影响力。
姜露露,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