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火针?火针就是把专用的针具用酒精烧红后,迅速在穴位上扎刺。
早在《黄帝内经》的《灵枢·官针》篇,就对这种针刺法有记载:“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到了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给这种刺法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针灸大成·火针》里详细写了:“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意思是说,针必须在灯上烧得通红了用才有效果,若是没有加热到位,不仅不能治病,反而给病人造成损害。
“火针比起一般的针刺,重点就在于它有热度,温通补阳气的效果要更好。我们通常说人体内会形成肿瘤,不管良恶性肿瘤,都是因为有寒证,体内寒湿瘀堵。那对付‘寒’就要用热,火针能很好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所以火针对寒性疾病很有用。”杨静医师解释。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曾在“瘰疬”病里写道:“火针之法独称雄,破核消痰立大功,灯草桐油相协力,当头一点破凡笼。”
杨医师曾接诊一位四十出头的女性患者,她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卵巢囊肿,最大的已达5厘米,再大下去,西医建议做手术。这位患者听人说杨医师有火针治瘤的技术,就去找她。杨医师给她使用了“针+药”的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外用火针扎刺八髎穴附近(就是脊椎尾骨附近),再用些普通的针辨证取穴。这样一周一次,治疗了半年,这位患者最大的一颗子宫肌瘤由5厘米缩小到了3厘米,子宫息肉、卵巢囊肿都看不到了,子宫内膜厚度也正常了。“火针有温度,比一般的针刺可能要稍微痛一点,但因为出入皮肤的速度很快,所以一般人都是能够承受的。”杨静笑着补充。杨医师每周日上午在都市快报国医馆(咏芝元国医馆)坐诊,有需要的读者可通过扫描浙医在线小助手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