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全称肿瘤细胞生物基因免疫疗法,其作用不是杀死全部癌症细胞而是由于当癌症细胞负荷明显降低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后,通过清除微小的残留病灶或明显抑制了残留癌症细胞增殖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癌症免疫治疗正是通过人为的干预,来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杀灭和抑制其增殖。
免疫功能和肿瘤的关系:1、免疫功能降低是发生肿瘤最关键内因
肿瘤细胞是正常机体细胞在各种内外因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变产生的,任何引起机体生存外环境恶化的因素都可以做为外因诱发体内产生瘤细胞。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致癌外因条件的作用,机体随时都有癌细胞产生,正常机体每天都有-个癌细胞存在。人体免疫功能对癌细胞能够及时识别和消灭作用。
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消灭机体内以下癌细胞。因此只要机体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状态,即使每天有-个癌细胞产生也不会发生发展成肿瘤。大部份肿瘤细胞被免疫功能及时发现、消灭。少部份变成G0期肿瘤细胞,G0期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功能监视和攻击而长期在体内存在。实际上健康人体内存在多少不等癌细胞,这些癌细胞都是以G0期状态长期存在。G0期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随时活化进入分裂期,被免疫功能识别攻击消灭。只有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条件下,G0期肿瘤细胞才有可能发展成肿瘤。
2、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决定肿瘤的发展速度
人体内癌细胞只有在人体内免疫功能降低和其所在局部环境适合生存的条件下才能分裂发展成肿瘤。其肿瘤发展的速度又取决于免疫功能状况。由一个癌细胞发展成原位癌一般需要2-10年时间。这时间长短差异主要取决于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好坏。肿瘤细胞发展形成肿瘤开始就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和进入淋巴、血液转移。转移癌细胞是否能够发展形成转移灶也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好坏和转移局部环境条件好坏。早期病人免疫功能比较好转移的肿瘤细胞大部分分被消灭,少部分肿瘤细胞以G0期状态存在,不形成转移灶。只有病人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情况下癌细胞的增殖才能形成转移灶。一般在临床上先发现原发灶,转移灶在治疗后才出现。极少数病人首先发现转移灶,很难发现原发病灶,这种情况主要是转移肿瘤细胞生长环境利于生长。
肿瘤和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十分复杂。总起来可讲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机体肿瘤形成。肿瘤进一步发展又反过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降低,肿瘤的发展引起病人体内内环境平衡失调,并因此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临床上大多数肿瘤病人死亡的原因不是肿瘤本身引起的,而是因内环境紊乱,诱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死亡。
3、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手术、放疗、化疗三种治疗方法可以清除肿瘤病灶,消灭一定数量转移瘤细胞和病灶残余癌细胞,对改变体内肿瘤发展势力大于免疫功能恶性循环状况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三种治疗方法不可能消灭干净全部分裂期癌细胞及大部份G0期癌细胞,剩余的细胞就要靠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去消灭。肿瘤痊愈的实质是自愈能力的恢复--如果病人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后免疫力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具有比较好的癌细胞杀伤力(ATK),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病人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日本文献报导病人综合治疗后ATK指数,90%的病人都可治愈。肿瘤病人免疫功能比较差,手术、放疗,化疗对病人免疫功能都一定破坏作用,尤其化疗破坏作用更严重。综合治疗后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还保留多少自愈能力。故肿瘤病人早、中、晚期区分,不仅是提示病情、病程早晚,也提示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好坏,更预测治疗效果如何。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约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在积极的抗肿瘤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维持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病和副反应的发生。在晚期姑息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日常家居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营养状态来改善器官功能、免疫状态,减少抗肿瘤治疗造成的毒副反应,从而发挥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因而,营养支持疗效的监测指标侧重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对并发病、毒副反应等短期指标的改良。
众所周知,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衰竭但癌细胞群体生长迅速,它们需要消耗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尤其晚期患者最为明显,因食欲减退、进食困难而导致代谢严重不平衡,从而出现进行性消瘦、贫血、水肿、乏力,最后,病人因重要系统功能衰竭而去世。
尽管恶性肿瘤发生恶病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肿瘤恶病质与单纯的饥饿引起的恶病质表现不同,肿瘤恶病质时对脂肪和骨骼肌的动员没有选择性,基础代谢率增加或者保持不变,肝脏代谢活性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而不是像饥饿时主要引起脂肪动员,同时基础代谢率下降。
今天,我借此机会谈谈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相关对策。
一、恶性肿瘤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1、肿瘤引起代谢改变
1)糖代谢:
肿瘤恶病质时血糖水平下降,糖原储备减少,糖异生增加,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2)脂肪代谢:
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及脂肪储备下降,脂解作用增强,血清甘油三酸酯水平增高。
3)蛋白代谢:
骨骼肌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及蛋白质转换增强,出现负氮平衡。
4)细胞因子异常:
包括TNF(肿瘤坏死因子)、IL-1、IL-6、IFN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等。
2、食物摄入量减少
1)食欲减退:
很多肿瘤都伴随食欲减退,尤其是对肉食的抗拒。疼痛控制不佳、口腔炎、放化疗引起的嗅觉及味觉改变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胃肠肿瘤通常可由于肿瘤引起胃容量减小或外源性压迫(如肝肿大)、肿瘤本身或治疗引起的吞咽困难等而引起营养不良或食欲减退。
2)机械性梗阻:
肠道任何部位发生的肿瘤都可能引起经口营养摄入的障碍。在进展期的头颈部肿瘤和卵巢癌也可能会引起饮食障碍。
3)抗肿瘤治疗:
会对机体的营养状况造成影响,放化疗对于增殖快的组织细胞,如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有杀伤作用,引起黏膜脱落、溃疡等,以及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都影响患者的进食,引起营养不良。
3、消耗增加
1)生化代谢异常。
2)腹泻:
严重的腹泻通常发生于以下情况:类癌综合征、胃泌素瘤、甲状腺髓样癌、胰腺癌、小肠淋巴回流障碍、小肠大部切除、某些细胞毒药物及放射性小肠炎。
3)乳糖不耐受:
有的患者在化疗后可出现乳糖不耐受而不能用奶制品。
4)自然病史延长:
自体蛋白质的丢失可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细胞免疫反应下降、耐受性下降、用力肺活量减少,肺炎发生率增加,活动能力下降。其他表现包括脱发、脱皮、脆甲症、褥疮等。
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由于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一般状态评分低而对放、化疗的耐受性下降,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反应加重,无法进行抗肿瘤治疗。而给予这些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可提高化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减少治疗相关性体重下降,减少蛋白质消耗,提高生活质量。至今没有临床研究证实营养支持治疗可影响肿瘤生长,并且有研究发现周期特异性
化疗药物对营养状态较好的肿瘤杀伤作用更强,所以对于晚期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虽然晚期肿瘤患者难以达到治愈,但是放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良好的营养状态是保证放化疗及手术顺利进行和提高疗效的前提,因此抗肿瘤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缺一不可。近年来还出现了免疫营养治疗,在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同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相信会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营养免疫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