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疝气怎么艾灸疝气的艾灸治疗方法,记得收

1病症概述

祖国医学认为疝气是指睾丸、阴囊肿胀疼痛,或牵引少腹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向体外突出的疝内容物不是气体,多为小肠和其他脏器,女性多为卵巢和输卵管,有时按压平躺可消失,伴有不同程度酸、胀、痛感,有少数无痛感。中医学统称为疝气。其发病多与任脉、足厥阴肝经有关。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颇多,名类较繁,有寒疝、湿热疝、狐疝等。

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现代医学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2病理阐述

引起疝气的原因较多,凡房劳、忿怒、劳倦、客邪皆可致病,常见有以下五种原因:

1.情志所伤

2.湿热蕴结

3.感受寒湿

4.感受风寒

5.房事劳倦

中医学认为,疝气为病与肝经、任脉、胃经、胆经密切相关。任脉过阴器,足厥阴经脉入毛中,绕阴器,抵少腹,足阳明经筋结于阴器。因此,疝气病与以上四经有密切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疝气,是以阴囊和睾丸疾患为主,以局部疼痛坠胀为主证的疾病。寒疝、气疝、水疝、狐疝,这五种疝相当于西医的腹股沟斜疝,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附睾炎,附睾结核,阴囊象皮肿,慢性前列腺炎,原因不明性睾丸疼痛等疾病。

3灸疗辨

寒疝:症状表现——症见阴囊肿硬,疼痛牵引睾丸及小腹,自觉阴囊及小腹寒冷或睾丸胀痛偏坠,遇冷加重,阴茎不举,手足厥冷,喜暖畏寒,小便清长,舌苔白厚,脉弦紧。

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以灸至局部温热红润为度,5~7次为1疗程。

②艾炷着肤灸:每次选用1~3个穴位,每穴用绿豆大艾炷灸3~5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一般灸治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③盐熨:取食盐~g,炒热后用布包好,熨少腹部阿是穴处,每日熨1~2次。

灸疗原则

温化寒湿,疏通经脉。以取足厥阴、足太阴、任脉和有关奇穴为主。

灸疗处方

关元、三阴交、大敦穴。

随症加穴

①阴囊冷痛者,加囊底、气海;②睾丸坚硬拘急控引少腹者,加天应穴、行间、曲泉。

方义说明

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疝为任脉主病,足厥阴络于阴器,足三阴经交于任脉,因此取任脉关元、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和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以疏通经脉,温化寒湿,则疼痛自可缓解。

气疝:症状表现——常于阴囊肿胀坠痛,牵引小腹。缓急无时,常因恚怒、哭号、过劳而发作。甚至烦躁腰痛,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

②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为1疗程。

③针上加灸: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3~5次为1疗程。

灸疗原则

疏肝理气或益气举陷止痛。

灸疗处方

大敦、期门、三角灸、太冲、归来。

随症加穴

①鼻流清涕者,加迎香;

②便秘尿黄者,加天枢、中极。

方义说明

方义说明:大敦,期门疏肝行气,太冲配归来,大敦可治狐疝。三角灸乃治疝气之成方,常灸之有防止复发之效,如欲补气升陷以止痛,可再加关元穴,使归来配关元。

水疝:症状表现——本病多为一侧性阴囊局部肿胀,逐渐增大。鞘膜积液所致的肿物,其表面光滑,有波动感,透光试验时光线可透过,阴囊皮肤正常,肿物多呈卵圆形,一般不引起疼痛,肿物较大时有下坠感,过大则影响行动。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迟或细濡。

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天为1疗程。

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用枣核大艾炷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3~5次为1疗程。

③艾炷隔葱灸:取葱白适量,捣如泥膏状,纳入脐窝,与脐平,上置艾炷灸之,每次施灸3~5壮,每日灸治1次,5次为1疗程。亦可上置艾卷灸之,每次施灸10~20分钟,谨防灼伤。

灸疗原则散寒利湿,逐水行气。以取任脉、足厥阴、足太阴及足阳明经穴为主。灸疗处方

神阙、关元、曲骨、归来、大敦、三阴交、三角灸、阿是穴。

随症加穴

①肿胀疼痛甚者,加行间、阑门、囊底;②肾阳亏虚者,加肾俞。

方义说明

大敦、关元、神阙可以疏通足厥阴和任脉经气之郁结;三阴交清利湿热,曲骨可化气行水;阳明合于宗筋,故取归来穴以佐。配以三角灸、阿是穴经常施灸,可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

《济生方》

阴囊偏大,关元在脐下三寸,灸百壮,良。

《针灸大成》

疝,灸大敦,三阴交,小腹下横纹斜尖,灸一壮。

现代灸疗文献

1.艾灸治疗疝气74例临床观察解小会寇生银中国针灸,(6):4

治疗方法:选穴:主穴取大敦、三角灸(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穴)。配穴:寒疝加关元、神阙,湿热疝加膈俞、三焦俞;狐疝加足三里、提托。操作:艾条均用南京同仁堂制药厂研制的“药艾条”,诸穴均用悬灸法。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皮肤约2~3厘米左右处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每次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以2个疗程为观察期限,其结果,74例疝气患者,总有效率达97.7%。计1~2次痊愈者22例,10次以上痊愈或好转者17例,以10次以内痊愈或好转者为多。

2.艾条灸治愈婴幼儿鞘膜积液12例楼小红上海针灸杂志,14(4):

治疗方法:取关元、气海、大巨、归来、曲泉、筑宾、三阴交、大敦。每穴用艾条灸,灸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如不愈隔5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2例病例均痊愈。随访1年,1例精索鞘膜积液于半年后复发,再行1个疗程后治愈,其余病例未见复发。

Tel:识别







































中科UM-D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douban.com/hbyx/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