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可查看详细内容)
一.概述可分为高级别与低级别;
可能起源于输卵管黏膜上皮;
65%为卵巢浆液性癌为双侧性;
肿瘤通常有乳头,偶见砂砾体,常见WT1阳性,GCDFP15阴性;
肿瘤很少产生甲胎蛋白(AFP);
可出现体表淋巴结肿大(如腹股沟或锁骨上淋巴结,由于分期相同具有相似的生存率;但腋窝淋巴结肿大罕见)。
二.治疗高级别肿瘤往往具有耐药性。
三.大体描述实性,可伴出血、坏死。
四.大体图像图示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其内表面可见许多乳头状突起。良性的囊腺瘤与早期囊腺癌的病变有时难以区分。虽然病变可能并不呈明显的恶性,但通常按恶性对待。
图示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其主要由实体组织构成,并已侵袭至卵巢外,表面可见乳头状突起。这类肿瘤通常缺乏早期症状与体征,因此患者多因发现腹部增大就诊,而且检查出时多已发生转移,其转移特点为腹膜表面的种植性转移。
左图:子宫及右侧附件,右卵巢乳头状肿瘤侵透卵巢浆膜面。
右图:卵巢肿瘤,约12cm,部分囊性部分实性。囊性部分内充满浆液性液体,实性部分内为坏死组织及乳头样肿物。
左图:图示为双侧浆液性乳头状癌。肿瘤部分呈囊性,部分呈实性,表面粗糙,呈息肉样,可穿透被膜。
右图:图示为浆液性乳头状癌。肿瘤包含实性和囊性成分。
(提示:点击?可查看详细内容)
五.免疫组化:阳性染色55%的肿瘤CK5/6阳性表达,23%的肿瘤D2-40阳性表达;
P53(90%的肿瘤阳性表达)、WT1(78%的肿瘤阳性表达)、CA(78%的肿瘤阳性表达)、间皮素(也可见其表达于肺、胰腺、子宫内膜腺癌)。
六.分子遗传学约高级别浆液性癌常存在P53和BRCA1突变;
低级别浆液性癌(I级)以BRAF和KRAS突变最为常见,而高级别浸润性浆液性癌(II级和III级)常发生P53基因非同义突变。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继续探讨卵巢良性黏液性肿瘤的大体病理,敬请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