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在身边肠癌子宫癌腹膜癌接连侵

白癜风能治疗好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近年来,我国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逐年增高,尤其多发于50~70岁人群。在杭州,连续三年来,肠癌都居杭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第五位,仅次于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一般来说,肠癌多发于50~70岁人群,男性好发于女性。然而,临床发现,肠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另外,值得警惕的是,遗传因素在肠癌发病中起重要原因。

肠癌手术后1年查出子宫癌,

治愈后半年竟又得腹膜癌……

唐蕊(化名)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又与谈了3年的男友结婚。唐蕊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走到了前面。直到她因为连续的肚子痛、医院检查,被医生诊断为肠癌。

唐蕊很疑惑,自己平时是一个很“养生”的人,饮食规律,生活习惯也不差,还这么年轻,怎么就跟“癌”扯上了呢。好在医生诊断是肠癌中期,治愈可能性大。于是,唐蕊在老公的陪伴下,做了手术,切除了部分大肠。术后也做了化疗,病情也比较稳定。

1年后,唐蕊又在单位体检时发现子宫内有肿瘤,再次复查,医生诊断为子宫癌。这让尚未备孕的唐蕊有些崩溃,怎么肠癌治好了,又患了子宫癌。为避免再次转移,医生建议唐蕊切除子宫和卵巢。

这次,唐蕊却下不了决心。切除子宫和卵巢,以后自己还怎么正常生活!但老公劝她,生病就要治,只要人在就好。于是,唐蕊又接受了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并接受了系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

但命运就像跟唐蕊开了个玩笑。子宫切除后半年,唐蕊例行复查时,被医生告知,腹腔内再次发现肿瘤……

唐蕊想不通,怎么肿瘤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盯上自己,跟自己纠缠不清了呢!难道自己是肿瘤体质吗!

这一次,唐蕊多方打听,医院肿瘤内科一病区主任、消化道肿瘤专家——郑松。

基因突变?

竟然是“肿瘤体质”!

郑松回忆,第一次见到唐蕊是年,那时她才27岁。初见,郑松就被唐蕊手中厚厚的病历惊了一下。这么年轻的姑娘,怎么会连续性地被不同肿瘤侵袭呢?郑松向唐蕊详细问询了解到,原来唐蕊的父亲曾患过肠息肉。随后,郑松建议唐蕊做一个基因检查。

检查的结果证明,唐蕊患上的肠癌叫做Lynch综合征(Lynchsyndrome,LS),是遗传性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这种综合征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患癌后还会伴随各种肠外器官的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卵巢、胃、肺、肝胆、泌尿系统、皮肤、视网膜、脑胶质细胞瘤等部位的恶性肿瘤。

原来唐蕊后面发生的子宫癌、腹膜癌都是LS带来的后果。而之所以患上LS,是因为她的基因突变了!也就是说,她调侃自己的“肿瘤体质”竟然是真的。

传统治疗不敏感,免疫治疗对Lynch综合征有奇效!

查明了病因,唐蕊感到绝望。肠子切过了,子宫、卵巢都没了……现在腹腔里的肿瘤还要切吗?就算能切,以后其它部位再发现怎么办?总不能一直切啊!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这些都做过,肿瘤还是往外冒,就不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吗!

郑松告诉唐蕊,根据基因检查的结果,唐蕊适合对症下药的免疫治疗,只需医院打针。

跟之前长时间住院、做大手术相比,这样的治疗方案让唐蕊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却也更好接受。

如今一年过去,唐蕊恢复得很好,复查也没有再发生其他部位的肿瘤,唐蕊又再次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早发现!这些人群,应该做遗传性肠癌筛查!

郑松介绍,遗传因素一直是肠癌发生的诱因之一。这类患者,哪怕饮食规律、生活习惯健康,也会比其他人患肠癌的几率高很多,甚至患病年龄也偏小。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Lynch综合征筛检中国标准,以下情况的人群要注意每年做一次筛查:★家系中至少有2例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其中的2例为父母与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的关系,并且符合以下一条∶至少1例为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包括腺瘤);至少1例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或者家系中至少1例患Lynch综合征相关肠外恶性肿瘤(包括胃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输尿管和肾盂癌、卵巢癌和肝胆系统癌)。

另外,郑松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肠癌发病年轻且有家族史的患者,最好早做基因检测,判断是否为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Lynch综合征),及早采取相关治疗,提前避免肠癌和其他肠外的恶性肿瘤发生。

专家简介

郑松,医院肿瘤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浙江大学肿瘤学博士,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曾留学英国从事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首批医坛新秀,浙江省新世纪“”优秀中青年人才第二层次和杭州市“”优秀中青年人才重点资助人选,杭州市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

擅长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道肿瘤以及肺癌、卵巢癌、脑恶性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内科治疗、化疗、热疗、生物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肿瘤个体化治疗。并对恶性肿瘤的骨、脑转移的综合治疗,晚期肿瘤的姑息和止痛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杭州市卫生科技重大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最高影响因子7.)等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编写专著2本。近年作为负责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供稿/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douban.com/hbyx/11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